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双向模拟法(三十)(1/2)
进驻后的第三天,我们团参加轮战的唯一的一架教练机——歼教六也转场进驻了。那天运气还不错,天气比较好,能见度达到了5公里,云底高也有将近1500米,再加上毕竟是两个人驾驶,安全系数比战斗机高出了一倍,所以也就没被搞得那么的紧张了。
教练机的进驻可是也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组织适应性训练了。不是说战斗机不可以,但是毕竟教练机可以飞得难度更大一些,让飞行员能够尽快适应这个机场的复杂天气、复杂环境。
适应性训练一开始,我就进一步思考起来,主要就是如何巩固我们在家模拟训练的成果,把它进一步的深化提高。反正我是尝到了这个模拟训练的甜头了,自然也是不能善罢甘休,一定还要充分挖潜,将其重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早在我在这个机场第一次降落也就是转场进驻的时候,我就从GPS上发现了不足之处,那就是过“近距”后一下子高度就失去重要参考了,在看不到跑道的情况下飞行员无法主动判断下滑线的高低。而这个机场的“近距”又是那么远,达到了3公里,不像在我们的驻地机场,“近距”只有1公里远。在家的时候,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飞到能见度1公里,因为GPS上毕竟还有“近距”这个点可以作为高度的重要参考,只要在这个点上空把高度降到100米左右即可。但是在这个机场就不行了,它的天气很复杂,低于3公里很正常,你起飞的时候可能还有4公里甚至是5公里多,完全符合机场的开放条件,但是等你飞了1个小时左右回来着陆的时候,能见度可能就只有1、2公里了,你落不落吧?总不能就跑到备降场去备降吧?再说了,周围的几个备降场也都是处于沿海和山区,天气也未必就能好到哪里去,所以你最好还是在本场降落。但是这种情况下,飞到1公里距离可就难了,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了,因为你过了3公里的“近距”以后,虽然方向还是可以通过GPS上的“点”和“线”保持好,但是对高度可就没了把握了,很难准确控制。
怎么办?这个缺憾如何才能弥补?怎么才能解决这个“近距”以后的问题?在这个机场也能把能见度也飞到1公里呢?一连几天,我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不想不行啊!我是团长,责无旁贷嘛!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一旦战斗起飞后回来着陆时遇到很复杂的天气,那搞不好就抓瞎了,是要摔飞机的!而飞机一摔,我这个团长也就算是干到头了。
想着想着,那天在捣鼓GPS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现,冥冥之中仿佛有高人相助一般,脑海里面突然迸出一个主意:再进行模拟!但这次模拟不同于以往的模拟,以往是在自己家里也就是驻地机场模拟轮战机场,而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轮战机场,干嘛不再反过来模拟我们驻地机场呢?
在驻地机场模拟轮战机场是为了减小飞行技能的负迁移,减少已掌握的老飞行技能对正在学习的新飞行技能的干扰,使飞行员尽快适应轮战机场独特的穿云下降方式方法;而现在在轮战机场模拟驻地机场则是为了重拾老飞行技能,让它更好地为新飞行技能服务,在抑制飞行技能负迁移的同时,尽量调和新老之间的矛盾,促进飞行技能的正迁移,这也相当于捡起了驻地机场的两个“拐杖”——一个“远距”,一个“近距”。
具体的方法就是在GPS上模拟驻地机场的“远、近距”,在距跑道头4公里和1公里的地方输入模拟“远距”和模拟“近距”。如此这样,在距跑道头10公里以内GPS上就有了4个点:8公里处的真实“远距”、4公里处的模拟“远距”、3公里处的真实“近距”以及1公里处的模拟“近距”。
4公里模拟“远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把高度降到400米,我不管你在8公里真实“远距”处是什么高度,通过以后又是怎么下降的高度,只要你到了我这个4公里模拟“远距”的时候把高度降到400米即可。那么你既然在4公里处高度是400米了,那后面还不就是跟驻地机场一样了吗?因为你驻地机场就是4公里400米的嘛!你可以继续按照驻地机场过“远距”后的10米下降率稳稳当当地慢慢下降到“近距”的高度100米了,无需再用20米的大下降率一个劲地猛下降了。这样既便于飞行员的操控,也有利于飞行安全,完全符合“高度越低下降率越小”的基本原则。
1公里模拟“近距”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给3公里真实“近距”过后,增加一个参考点,在距离1公里的位置上把高度准确地降到100米,搭好下滑线的正常“架子”,让飞机平稳进入着陆。
所以,也可以这么比喻一下:4公里模拟“远距”是为了让你“回到家”——找到和驻地机场同样的感觉,这不就是重新拾起老飞行技能了吗?干嘛要把它丢了呢?能为我所用岂不更好吗?这不就是促进飞行技能的正迁移了吗?这也相当于陌生的路程因此而被我减少了一半,剩下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后半段都是你非常熟悉的了;1公里模拟“近距”是为了把你“扶进来”——确保你在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上高度适中,仍能处于正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是战斗机飞行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