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 把盏论酒(2/3)
涩,像这个高度的白趵,喝到嘴里很干净,没有杂味,十分的爽口。像一团火一样的感觉发自食道,但非常舒服。绵:是指酒味绵长。此酒入口后,顺着食道到达胃里,然后将酒香回复到嘴里头上。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满腹余香。滑:是指顺滑易咽。粮食酒酒精度数虽然高,但是只要是纯粮酿造而成,不是酒精勾兑的,就不会刺激食道。香:是指酒香,确切地说是可以体味到粮食精华,酒香溢口,在满口的酒香中,感受到类似于置身大自然之中,芝麻开花,回味无穷的感觉。”
林主任频频点头,“说得不错,佳酿必有佳泉。自古以来济南这座泉城与酒有着不解的渊源,杜康村民秉承民间传统手工秘艺,师法自然,以清泉水入酒酿造,传其美酒被誉为‘兴旺发达之酒’。清末民初酿酒业发展至鼎盛,有名的酒作坊有七八家,所产白酒以‘绵甜爽净、香味谐调、余味悠长’的‘芝麻香’获得过极高声誉。现在咱济南人爱喝的趵突泉白酒、清照酒也都是继承了古方古法酿制,香型独特,别具风味。”
林主任又端起酒杯,“至于酒杯嘛,我原本没多少研究,在省博物馆参观时,曾看到过一件龙山文化时期创作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酒杯壁厚还不到半毫米,造型优美,工艺奇绝,令人过目难忘。碰巧我在北京有位朋友不仅是好酒之人,更是收藏大家。我在他那儿见过一套前清的青花牡丹纹酒杯,胎体和花纹都相当精细,但算不得稀罕。另有一套清代的犀角杯,是用非洲犀牛的角雕刻而成,然后经海路到中国,据说用它喝酒可以凉血祛毒。老先生家里年头最老的是一套西汉年间的青白玉酒杯,可惜杯盖上有道裂纹,我记得那酒杯上有两句诗是极好的,‘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每次老先生一看到此杯就会酒瘾大发。”
赵霞笑着说,“我曾听爷爷讲过一个比较具有济南特色的天然酒杯,叫‘碧筒杯’,不知各位领导知道不?”林主任鼓励她:“那你就给大伙讲讲!”赵霞娓娓道来,“在古代,济南官员们常相约来大明湖边避暑,或在亭中宴饮,或在柳下吟咏;边赏湖中美景,边抒胸中豪情。玩到高兴处,也会鼓捣出些避暑的新花样来。就像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济南市长(齐郡刺史)郑愙就精于此道。有一次他来湖上避暑,忽然心血来潮,让人割下湖中带茎的荷叶,用簪子刺穿叶心,连通荷茎,又以荷叶做‘碧筒杯’,里面贮满美酒,然后轮流从弯如象鼻的荷茎一端啜吸,谓之‘碧筒饮’。据说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有‘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的赞语,一时传为美谈。后世的文人雅士们竞相效法此道,并以此为‘时髦’。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到杭州做官时,就常邀朋友在西湖中玩‘碧筒饮’,还留下了‘碧筒既作象鼻弯,白酒犹带荷心苦’的佳句。明代有一位叫郑允端的苏州才女,也深谙此道。她在饮过这种‘碧筒酒’后,曾深情地写诗赞道:‘半朵断云擎翡翠,一江甘露泄玫瑰。胸中爽气飘飘起,鼻底清香拍拍回。’诗写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真可谓‘碧筒饮’的知音。”
孟宇接话说,“不过最有名的酒杯应当属夜光杯。西汉有个怪才东方朔,他写了一本《海内十洲记》,其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西周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正吃得起劲,西王母送了姬满一只翠绿色的酒杯,叫做‘夜光常满杯’,据说盛在杯中的琼浆玉液永远也喝不完,可见夜光杯就是只小聚宝盆。不过我一直没弄明白,这夜光杯究竟应该是翡翠的绿色,还是白玉的白色?还是那本《海内十洲记》,里边说周穆王的时候,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可见应该是白色无疑了,可是怎么没几年又变成翠绿色了呢?”
赵霞道:“那还用问,肯定是那个东方朔喝多了,前言不搭后语,昏了头了呗!”孟宇扑哧一声笑出来,赵霞眼波盈盈似水地望过来。孟宇突然头脑一热道:“林主任,别的我说不好,偏偏说到酒具,我还真做过考究。我父亲就珍藏着一套老酒具,以前我看了以为只是一件玛瑙雕刻,有点像一头俯首饮水的水牛。有一回我问父亲,他说这玩意叫做什么‘兽首云纹玛瑙耳杯’,是唐朝时专门拿来饮酒的上好酒器。”赵霞的眼睛忽地一亮:“孟院长,你说的可是‘云纹耳杯’?”孟宇点头称是。问道:“你怎么会知道云纹耳杯?”
赵霞道:“古代人喝酒是要分等级的,天子用爵饮酒,公卿以下用羽斛,这玩意就是耳杯。这羽斛是仿照鸟兽之形造的,但通常有头没尾,鸟兽的翅膀或者兽角做成两只耳朵的形状。按照古人的礼仪,饮酒时要用双手执耳,端起来一饮而尽。”孟宇接话道:“小时候奶奶教我背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一句是‘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斛而醉月’。开初我以为是说一喝酒就感觉自己飞起来,奶奶却解释说是形容喝酒喝得特别快,就像是酒杯插上了翅膀。但我始终觉得李太白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醉酒便觉得自己平地飞升,也大有可能。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可见我的理解只怕也说得通。”
赵霞点头道:“我看是说得通。刚才说到‘云纹耳杯’,那的确算得上至珍宝物。既有云纹,便是飞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寻她千百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