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部分 战前夙愿 战前夙愿(4)(1/2)
庭院里,振华的母亲陈秀楚正在整理晾晒的茶叶:“小红,出去迎迎你哥,按往常点也该回来了。”
振华母亲四十多岁,个头不高,两鬓已有些斑白,脸上皮肤虽已有岁月烙下的细纹,但却也脸色红润,精神抖擞。说话干净利索,目光坚定,不像一般务农之人。
其实振华母亲出身上海中等阶层之家,也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
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她,偏偏爱上了家境一般的青年画家李浩东,也就是振华的父亲。
在当时的乱世,大家都希望女儿找个官宦富商,好有个依靠,于是对于他们的恋爱,家里人甚是反对,但振华娘硬是顶着各面的压力,坚定地追求了心中的爱情。
其实当时振华爹也算是初展手脚,有些作为,但一心追求高尚理想的振华爹看不惯官场商场的奢靡虚假,看不惯他们对自己作品的亵渎,回到了老家,继承了祖屋及农田,过起了清净但也清苦的桃源生活。
而振华的母亲毅然决然地跟随着他来到了这个小镇,后来在振华9岁时,为了庆祝振华娘的生日,振华爹偷偷爬到百里外高耸险峻的悬崖,就为了摘那罕见的雪莲花,结果发生了意外。
望着两个初懂人事的孩子,振华娘什么也没说,用自己都没想到的坚强,独自一人带大了两个孩子,在这个小镇上守了大半辈子。
“娘,你就放心吧,我哥肯定和莹莹姐在一起呢。娘你说,我哥和莹莹姐他们俩从小就在一起,感情得多好呐?现在还腻在一起,啧啧啧,看着都让人羡慕。”振红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用腿逗着家里的大花猫,悠闲自得地自言自语。
振红小振华五岁,也生得楚楚动人,鲜花一支。
可虽为亲兄妹,两人的性格却完全不同,振红自小活泼爱动,人小鬼大,而她哥哥振华却过于的老实内向,木讷安静。
在小时候,经常是妹妹振红负责出馊主意,哥哥振华负责傻傻地实施,结果自然是换来一阵打和一场骂。
一般家庭里,自然也都是哥哥保护着妹妹,可在振华家却是从不吃亏的妹妹,保护着好说话的哥哥。甚至有时候连振华娘都开玩笑说,肯定是一不小心把他们俩的性别给生错了。
但振华虽然好说话,却也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
有一次因为振红长得水灵,被外村的一个地痞污言调戏。振红虽然性子烈不吃亏,可毕竟是女孩,力气自然敌不过对方。
后来振华赶到,看到妹妹尊严受损,抄起一根木棍就发疯似的冲了上去。
虽然最后挂彩战败,但因为有了这个关键时刻敢拼命的哥哥,附近的地痞流氓再也没人敢惹振红的了。
现在振红在武汉一所女子大学学习世界史,经常参加学校这个那个的社团活动,可谓风云人物。正值学校刚放暑假,原想出去闯荡闯荡的,却被母亲勒令在家,因为明天家中有一件大事。
“哪那么多废话啊,叫你去你就快去,快点!”娘头也没抬,说话语气仍然很温柔,却又有种不可抵抗的威严。
“遵命!”调皮的振红可爱的敬了个军礼,把娘也给逗乐了。
1937年的这个古镇街道依然祥和,至少在那个时刻是的。
街道两边是日常小店铺,有打铁的,有卖肉的,药铺、布店、小饭庄也一应俱全。
街道地面是用大块大块的理石砌平而成,在林立的徽派建筑间不时地夹杂着一些花花草草、小桥流水。
成群结队的孩子正在打打闹闹,挑着扁担的大爷撸着长胡须叫卖着:“米酒!香甜可口的米酒喽!尝一口乐开花,喝一碗赛神仙喽!”
路边的磨刀匠在光滑的磨刀石上“噌噌”地磨着菜刀,手法熟练动作利索,嘴里还哼着黄梅小调。
振华和莹莹一前一后地走在古镇的街道上,穿梭在人群和店铺间。镇里人口本来就不多,互相都认识,望着这天生的一对,都投来祝福和喜悦的眼神。
“莹莹姐,你们可回来了,我娘一直在家盼着她的儿媳妇呢!”振红远远地调侃道。
“就你嘴贫!”振华说着,一起走进了家中:“娘!”
母亲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奔向门去:“回来了!”
“陈婶!”莹莹害羞地低头细语。
“哎,来,来,来,快进屋子里坐!”
“不了,陈婶,我爹还在家等我吃饭呢。”
“哦,那也行,主要明天中午,你们一家都早点过来哈,哈哈哈......”振华娘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恩,那陈婶我就先回去了。”
“哦好,振华快去送送莹莹啊。”
“不用,不用,陈婶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振华傻傻地站着,任着家中的大花猫在腿边绕来绕去:“没事,娘,咱这隔得也近。”
娘:“这孩子,就是一个木头疙瘩!那莹莹你慢点哈。”
莹莹:“好的,陈婶,您放心吧。”
振华家中的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