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部分 行军路上 行军路上(4)(1/1)
首都南京沦陷后,“恐日情绪”不可控制地在全国蔓延开了,不仅在平民也在军队,国人开始迷失了。
怎么去打?用什么去打?打得过吗?仅仅上海一战,七八十万国军将士英勇战斗、顽强抵抗,国民党政府几乎投入全部精锐部队,留下三十万英雄的伤亡,可最终还是没能挡住日军的铁蹄。
我们战士的血肉之躯能战胜日军的坚船利炮吗?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能挺住外国略强的千斤压迫吗?这些成为一个个萦绕国人心头的疑问。
首都南京沦陷,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于具有天险防御的重庆,在中国的西南陪都继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同时一部分政府部别也暂时迁至武汉,争取各司其职,尽可能地空间换取时间。在首都迁移、不断败退、民不聊生的此时,中国四万万人民也早已开始千姿百态,呈现出众生相。
软骨头恶势力的汉奸伪军如同乱飞的苍蝇蚊虫,凡日军所到之处便倾巢出动,在日本膏药旗的庇护下过着自己所谓的好日子。
继续英勇抗战的军人自然还是铮铮铁骨,他们将一腔热血撒在抵御外辱的伟大事业上。
借机敛财的达官贵人竟在这时变得变本加厉,大发国难财让吸血虫似的他们腰包更鼓。
当然国民政府中还存在很多忧国忧民的高官要员,他们站在历史的洪流中力缆狂澜,与各种政治力量军事力量自然力量做着艰苦的斗争。
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生活于水生火热中的普通百姓,他们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底层,像一只只蚂蚁肩扛着中国这头睡着的负伤的大象。
一幅幅景象,一个个对比,共同描绘出了最动荡最悲惨,但同时也是最壮阔最雄伟的中华抗战上河图。
形态各异的“亡国奴”在国家存亡之际表现得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中华灵魂开始失去归属,人格尊严开始失去地位。哪怕曾经高高在上的君主现在都成了没有家的下等公民,勾践如是,刘禅也如是。在看不到祖国未来的迷茫道路上,是卧薪尝胆,还是乐不思蜀,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振华不是政治君王,也不是文人名流,他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百姓,一个生活在水生火热中毫不出奇的中国儿女。对于抗战振华也很迷茫,他知道日本国就是一弹丸之地,不比东三省大,人口更是少得多。
可庞大的中国就是打不过这弹丸的日本,东三省拱手让人了,华北被占了,上海攻破了,首都沦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国军打仗不谓不英勇,连振华这样的新兵都咬着牙往前冲,可就是打不过!南京沦陷了,武汉还能撑多久,重庆会不会也被占了。整个中国会不会有一天成为日本的附属国,子孙后代的国籍会不会改成日本国,中华民族会不会有一天从民族之林永远消失。
这是亡国的痛,也是亡国的伤,振华虽然手里拿着枪,可心里却无数次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他有着男儿的血性,有着爱国的赤诚,可他不知道抗战的路在哪里。“振华”——振兴中华,可如今的振华看到的只是迷茫。
迷茫,满布天际和人心的迷茫。原本的几十万大军在上海浴血奋战,牺牲的尸骨不计其数,可朝令夕改的撤退命令,轻而易举地就将英勇之师变成了溃退大军。
国民政府斥巨资投建的永久性国防线,钱是永久地进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国防线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
首都南京起初抵抗得也算英勇,可当誓与南京共存亡的最高长官弃城而逃后,几十万的军民就成了日军刀下的冤鬼。
军民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国军从为民打仗到搜刮百姓,百姓从支持军队到畏惧军人,虽不是全部国军,但也是普遍现象。
抗战节节败退,是政治的原因?是军事的原因?还是民心的原因?振华对抗战很迷茫,对腐败很失望,曾被军队的气势恢宏所激发的激昂热血就要荡然无存,他感到自己当兵是救不了中国,深埋心中回家教书的愿望比以往更加强烈。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