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部分 行军路上 行军路上(5)(1/1)
同样的道路同样的见闻,张副官内心的思考一点也不比振华少。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张副官将满腔的热血都投入到了抗日战斗中。可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溃退,让自己曾自豪的内心失落到底。面对强悍的日本军队,本来英勇的国军队伍,正在被腐败侵蚀,被恐惧侵扰。
虽然张副官对于军队上层的一些错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对所经历的作战做了总结,这是为了以后的战斗,也是为了抗战救国。
张副官参加过北伐战争,却一直没有对日作战的经验,作为一线的指挥官,通过淞沪会战与日军的第一战,他发现国军对日作战中存在很多问题。张副官相信有这些问题的不止他一个人,但却没有人相互告诫探讨,所以在撤退途中的空余时间,张副官从自己的战斗经历出发,总结了一份《与日初战的战斗报告》。
报告从大到小、敌我双方详细地总结了自己连队参加淞沪会战的几点经验教训,中心思想如下:
一、与日作战经验不足。大多数连队士兵没有和日军的作战经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也只是针对于军阀等国人的经验,所以战斗之初的打法依旧按照以前的战术战法,极易造成被动局面。然虽经验不足,却鲜有总结相传,望各单位能够形成经验总结,互相传阅学习。
二、对日敌情掌握不准确。一线指挥员对于敌寇的部队建制、武器配备、兵力火力部署都无法做到情报的完全掌握,因此无法制定出更为详细有利的进攻计划,也就无法针对性地运用己方兵力火力,最大程度地克制敌方优势。相反而观,敌对我军情报掌握得极其全面而细致,故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战术配合协调性不强。战斗之中,各进攻连队之间无太多协调性进攻,缺乏彼此间的掩护、穿插、迂回等战术配合,往往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前线指挥员,未能充分发挥我方兵力众多的优势。
四、日军士兵英勇不多于我军将士,其轻型武器也并不强于我国军,但其射击精准度往往高于我士兵些许。重型武器优势明显,如坦克、舰炮威力巨大,尤其与步兵配合协同之时,威力倍增。我军缺乏相对性的协同训练,未能极大发挥炮火支援、协同步兵的作用,同时缺少攻击敌坦步协同等的经验。
五、未能充分关注士气的影响。战斗前没能做好最大的动员,对新兵初入战场的心理未能重点关注。从而导致在战斗打响后,众多新兵惊慌失措,徒增损失。
六、诚战斗之惨烈,牺牲之悲壮,然我官兵抗日救国之心未丝毫之改变,甚以身殉国之心更强烈。千千万万英勇士兵,乃平凡血肉之躯,今后与日作战,卑职望总结经验之教训,以最小损失换得最大胜利。
张副官的战斗报告在溃兵的队伍中辗转反侧,可最终还是未能引起长官的注意,那时的长官只想着能把这庞大的队伍掌控好就行了,哪有心思看张副官的战斗报告。这份报告也就更没有到达长官部,从此石沉大海,连振华都是多年后才看到自己长官的这份一针见血的报告。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