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九部分 成长壮大 成长壮大(2)整风运动(1/4)
在“整训”的同时,“整风运动”也在全党全军范围内火热地开展。
此次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根本是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张团长和陈政委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文件精神,掌握整风运动的核心思想。
第二阶段结合军队作战经验,改正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三阶段加强全团官兵的作风养成。
第一阶段主要是理论学习,党中央下发的文件,八路军总部下发的文件。很多部队因为战士文化底子差,最害怕搞理论学习。但这在张团长的部队里,却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建营初期,全营就有了理论学习的良好经验,加上这几年的培养,全团的文化教员都出了好几个。
陈政委带头,领导干部、营连主官先学习文件精神,吃透吃熟之后,再转变为战士们能够明白的道理。这样原本有些高深冰冷的文件精神,就变成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通俗道理。
第二阶段着眼于行军打仗,结合这些年的战斗经验,预防盲目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战斗打得多了,各级指挥员都有了些经验之谈,虽然交流经验是好的,可有些人却盲目地信服经验,无论什么时候都乐观地主观以为。
这种不分析具体战场环境,不因地制宜的军事思想必然会给部队带来危险。
所以第二阶段,张团长带头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杜绝了潜在了经验主义主观思想。
第三阶段将运动再细化,从条令、内务、队列各方面落实到每个战士身上,全面加强官兵的作风养成。
长久的艰苦环境,长期的战斗生活,分散独立的实际情况,这些造就了官兵生活上一些散漫的习惯。
这种散漫不是对工作不是对战斗,而是针对生活中的细节,被子叠得不好,内务不够整洁,着装不够标准等等。
其实这也不能怪战士,在时间贵如金的战场上,在艰苦吃不上饭的岁月里,官兵哪还有精力去整被子洗衣服。最艰苦的时候,大冬天一人就一套衣服,一穿就一冬天,衣服再脏也得接着穿啊。
趁着这个整风运动,张团长决定全面提高下大家的作风养成,至少让他的正规军看起来更正规。
各个单位随即忙活起来,每天训练之余就要学条令、背条令。战士们文化水平大多数都不高,要是学条令还凑活,可背起来简直要了命。
于是这些天在驻地各处都能经常看见着龇牙咧嘴的士兵们,那样子比打仗辛苦多了。
内务队列也从头抓起,每个人都成了新兵,叠被子踢正步成为了军事训练外的最重要训练。于是除了训练评比,顺其自然地就多出了内务评比、队列评比。
相比这些单一乏味的风气培养,踢足球学唱歌就有趣多了。
踢足球已经在侦察连流行了好几年,在振华与营长的带领下,这种普通百姓中的新兴体育项目,已经成了战士们习以为常的活动。
而除此之外学唱歌也是大家比较喜爱的选择。
原因就一个,大家坐在板凳上,舒舒服服的,比军事训练轻松比条令学习有意思。
上级所要求学习的歌曲一直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二是结合实际。
这些军歌往往节奏分明铿锵有力,走路时坐着时都能随意唱出。同时它的歌词内容都是总结提炼于抗战生活,或讲述战斗过程,或叙述抗战精神,振华往往会结合这些歌词搞个临时的小教育。
这次学习的是一首比较新的歌——《团结就是力量》,振华在黑板上提前抄好了歌词,其实他也五音不全,但相比而言,还是比手下那些公鸭嗓子好多了。
振华:“同志们,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新歌,叫做《团结就是力量》。我觉得这首歌好,歌词好曲子也好,唱起来很有劲。按照老规矩,咱们先学歌词,先学学这首歌讲的是啥意思!”
振华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根筷子:“咱们每个人就好比这一根筷子,打鬼子的战斗力也许很强,也许是不错的,可面对稍微强大的对手,总是容易折断。由于咱这筷子是公有财产,我就拿个树枝比划比划。”
随着一声脆响,一根树枝被振华轻易折断:“那怎么才能不被折断呢,两根三根十根,你们看我这一把筷子,再怎么用力也不会一起折断吧。所以这就是这首歌讲的意思,咱们一个人的战斗力就是再强,也不可能挡得住所有的小鬼子。但小鬼子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打败这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所以我们要团结,凡是支持抗战的都要团结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股锐不可当的力量。之所以拿筷子打比方,是因为我还想告诉大家,除了团结还要注意配合,两根筷子配合好了才能麻利地吃饭。因此,咱们侦察连各排各班每个人都要心连着心手拉着手,都要互相配合互相关心,拧成一股可以冲破任何阻挡的巨大力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鬼子。好了,大家都给我记住了——团结就是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