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八回北伐征燕(2/3)
不让燕王信心满满?
且说两个官军探子的其中一个,暗自庆幸自己乘看守他的军士“熟睡”,给了自己逃生的机会,深夜逃出燕营后急急跑回松亭关,他要到刘真面前揭发另一个探子被燕军收买的事实。
原来这两人被分别安置到两个对过的单间,而又故意让偷跑出来的这个凑巧看见另一个被燕军好酒好菜地款待,并接受对方所赐银两和书信的一幕。这人暗嫉妒燕军厚彼薄此的同时,亦痛恨同伴的变节投敌,不告他才怪呢!
就在将要到关之时,无意回头看见那一个叛变的探子也跑了回来,他忙抢先一步到刘真帐中报信。
刘真听后即让人拿了涉嫌投敌的探子,果从他身上搜出金银和一封燕王亲手写给卜万的密信。刘真大吃一惊,若卜万变节投敌,则松亭关危矣!
刘真不敢怠慢,忙使人去请陈亨,待其到后一同拆开信封观看。两人见燕王在信中大赞卜万英雄多谋,字里行间流露出钦佩之意,并感谢他故意只守不攻等等,另对陈亨则多加指责贬低。
而陈亨原为燕王心腹爱将,且家属亲友俱在北平,早已心中向燕,今见燕王如此,便已知其真正用意,便极力撺掇刘真先发制人。
于是,卜万被他两人设计擒下,至死都没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没什么悬念了,刘真在陈亨燕王的里外夹击下单骑而逃。
然而朱棣和众将也没高兴太久,在班师的途中,就接到了朝廷数路大军伐燕的军情。
但是,近十倍于己的官军并未让朱棣感到恐惧,反而使他莫名兴奋起来,要来的早晚要来,何须分时间上的早晚。他朱棣是猛虎,真正的兽中之王,为什么去怕一群绵羊,哪怕这群羊有千万只!遂决定拒敌于北平境外,将战火向南推燃。
七月底,为了让世人了解他起兵的缘由目的,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同时也需向天下百姓揭露朝廷的无道、变更祖法、屠戮骨肉的种种恶行,以证明自己被迫起兵的正当性,燕王朱棣亲手撰写了在大明全境发布的檄文布告,公开指斥当今皇帝朱允炆。
由于此布告是燕王发动“靖难”战争的理由,笔者尽量让读者看到原文。
全文如下: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绥靖四方,一统天下。封建诸子,藩屏国家,积累深固,悠久无疆。
皇考太祖高皇帝身患何病?竟不令诸子知之?至于升遐,又不让亲子奔丧。闰五月初十亥时夜,寅时即敛,七日即葬,逾月始诏诸王知之!
又拆毁宫殿掘地三尺,意更祖宗之法。以奸恶所为,欲屠诸王,以危社稷。诸王实无辜横遭其难,未及期年,芟夷五王。
我遣人奏事,执以捏楚备极酷刑,锻炼系狱。任用恶人,调天下军官四集见杀。我畏诛戮,欲救祸图存,不得不起兵御难,誓执奸主,以报我皇考之仇。
夫幼冲行乱无厌,淫奢无度,愄渎鬼神,矫诬阴狠,越礼不缠,肆行罔极,縻有修底,上震天怒,用致其罚,灾遣屡至,无所省畏。惟尔有众,克荣予命,以倭定大难,载请朝廷,永固基图。
我皇考圣灵在天,监视于兹,以懂尔有众是佑。。。。。。窃闻之:‘仁者不能安危易节,义者不以祸福易心,勇者不以死之易志。’。。。。。。”
此布告和誓师时对众将士所言已有不同,不仅言辞更为激烈,而且把祸乱根由直接归之于皇帝朱允炆。
首先对太祖高皇帝的死因及朱允炆继位的合法性提出了疑问,大家皆知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当时太祖朱元璋本属意皇四子朱棣继太子位,他曾对满朝文武道:“国赖长君,不利幼冲。”
但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其中以谅国友蓝玉、颖国公傅友德等一班与太子标感情深厚(太子标妃是常遇春之女,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的武将,最为支持立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让朱元璋不得不认真考虑。
至于史书上说是大学士刘三吾极力保举才使明太祖改变主意而立朱允炆为太孙,只怕难以服众矣。
民间都传朱元璋弥留之际要召皇四子,死未瞑目,但已无人能证实,因为朱允炆把最后在太祖身边侍奉的太监、宫女、太医都杀了个干干净净。
檄文中更提朱允炆的无道,任用奸人,倒行逆施,加害宗亲,他朱棣计无所出,惟有自保。
最后是要将士们明白他是在奉天征讨,为国除奸,同时警告军民如不跟着他起兵对抗朝廷或心志不一,就会有家破人亡的危险,只有跟着他走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再道云天师徒至京时刚过巳时,不敢在京城晃悠,直奔魏国公府而来。
先使连秋生去通报,后在徐增寿的亲自安排下,直接连人带车从后门进了徐府。
不提与徐家兄弟见礼问候,不大一会工夫,徐府的下人就把酒菜就搬了上来。
云天也不客气,满上后,对一脸忧郁的徐辉祖道:“那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话,虽然粗鄙,但如果细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拿这事来说,皇帝不用您挂帅,大哥你又能怎样呢?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浪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