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 > 第58章 在龙江船厂当“冤大头”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在龙江船厂当“冤大头”(1/1)

目录
好书推荐:

刘舟老师傅说道:“草民是广东客家人。”

朱瞻墡客套道:“哦,原来是客家人。客家人很厉害。”

“殿下还知道客家人?”

“当然,客家人,原也是中原汉人,但到了五胡乱华的时代,中原大地充斥杀戮与动乱,不堪其扰的一批人开始了向南的迁徙之路。到了北宋年间,迁出的客家人已经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不小的集群。苏轼曾经叹道‘如见中原气象’。”

南不是指江南,而是古时候的岭南,如今的广东、广西二省。此外,客家人在南洋亦有分布。后世也有这样的说法,客家话被称作中原古音,唐前的官话。后来因为明清都定都北京,便以北京话,作为官方语言,也就是普通话。

朱瞻墡为什么这么清楚?

因为被郑和击败的大海盗陈祖义,就是客家人。

由于客家人迁徙的地方大多在偏僻、荒远的山区、丘陵,并不适合开展农业。因此培养了客家人的商业思维,客家人经商,远洋贸易、沟通南北。所以南洋有很多客家人(出个海盗也很正常)。

此外,在近代中国,客家人也是非常活跃的。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就是客家人;新中国的两位元帅,朱德、叶剑英,也是客家人。在国际上,客商也非常出名。如“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东南亚的钢铁大王何侨生等。

朱瞻墡用粤语说道:“你话我讲既野岩唔岩啊?”港剧前世看多了,总会那么一两句,况且从南洋来的施沐瑶祖籍也是广东。

刘舟老师傅听到家乡话,倍感亲切,他说道:“嗨呀,殿下说的很好啊。”

当然,客家话和粤语还是有些区别,不过其他地区的人听起来区别不大,只有他们自己听得出来,一般人也不会纠结于这一点。

朱瞻墡三言两语,就将关系拉近了很多。之后,刘舟老师傅开始为朱瞻墡介绍船厂的情况。

首先,就如朱瞻墡看到的那样,七个船坞。不过想要同时建造七艘大船,所需要材料是很多的,很难同时满足。刘舟老师傅先前说朱瞻墡想得很美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接着,老师傅为朱瞻墡介绍船厂厂区。龙江船厂分两部分,三块区域。

东边以院墙相护,有提举司的官衙,还有蓬厂、油漆作坊、油麻地(油麻地约70余亩,用于生产黄麻、桐油),此外还有平楼小屋,是四百余户匠人、家属的居住地)。

西大半边为建设区域,也就是面向长江的船坞、作塘,有陆地工作台、棚屋、木架、绳缆、铁作坊,以及物料堆积的库房。

此外,厂正门位于南面,这里的空地,有人耕种。

最北面还有两个巨大的空地,那里不能允许耕种,因为那是晒料场,此外还有细木作坊、缆绳作坊等等。

朱瞻墡点了点,有工作台、铁作坊、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磨油坊等九个作坊。整体看上去,整个船厂就是能生产许多物件的工业小镇。

已经花甲之年的老师傅介绍了这么多,真是因为看到朱瞻墡会说粤语亲切?又或者是因为朱瞻墡皇孙身份?

当然都不是,而是他也看到了四个装银子的木箱子。

刘舟老师傅说道:“殿下,这船厂上上下下,这么多户人家,朝廷已经两年没给过工钱。这……”

朱瞻墡笑着答应道:“老师傅,这不,就带来了吗。”

白子琪适时地说道:“这些都是殿下自己库房的钱,往后船厂一切事宜,都要听从殿下的吩咐。”

朱瞻墡很满意白子琪的表现。

苏杞礼在白子琪的提示下说道:“诶,白兄,说这些干什么?都是为朝廷效力,为殿下效力。刘舟老师傅,您说我说的对吗?”

看来苏杞礼这两年在国子监没白待。当初他可是被学长柳如明三言两语,将话套光,如今也学会套路别人。

刘舟老师傅答应道:“诶,是的,是的。往后必当以殿下马首是瞻。”

朱瞻墡说道:“朝廷欠了多少银子,老师傅把账本、明细拿来吧。我就在这里,亲自给每一户分发工钱、粮饷。”

刘舟老师傅犹豫着应道:“这……是,殿下。我这就去拿账本,召集匠人。”

看来,这刘舟老师傅、以及船厂的工匠也没那么老实。这龙江船厂,也必定也是有虚报空额的。

不过朱瞻墡也不会苛责他们,明朝世袭的户籍制度,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朱瞻墡可以不怪罪过去如何,过去怎么样,他也管不着。但今后,他必须完全掌控船厂,因为他要制定他的规矩。

这个很重要,他要为资源整合做准备,而整合资源是一件极其复杂和麻烦的事情。

朱瞻墡要学会善用这些得到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剔去糟粕。船厂其实有很多闲置的人力、物力,船

不想错过《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