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章 决定开银行(1/2)
忙完了船厂的事儿,朱瞻墡又跑了一趟郑和那儿。他要求郑和将还能航行的船只运作起来,不用跑到南洋去,首要的交易对象,就是小日本。
十五世纪的日本,刚刚结束南北对立,小日子现在过得不错,处于相对和平的室町时代。明德三年闰十月,南朝的后龟山天皇还幸京都,向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进行让国仪式,授予神器,实现两朝的合一。
室町幕府成为支配全国的统一政权。
明永乐十七年6月,明初的最后一批倭寇,也于辽东金州,被辽东总兵刘江所剿灭。此战被称之为“望海埚之战”。
小日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这也成为了朱瞻墡将其视为贸易对象的考量。做生意嘛,又不是军火商,和平才能让正经生意壮大起来。
朱瞻墡没有民族情怀吗?不想办法将小日本灭了,怎的还和他们做起生意?
说句实话,明朝中叶的另一个大海盗都汪直,都能把小日本拿捏地死死的,朱瞻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搞他们吗?
毛大说的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反思自己。哪次不是我们自己乱了、弱小了,才给了周边国家机会?
小日本能侵略中国,不是满清政府无能,输了甲午战争的结果?
常凯申委员长若是领导有方,又怎么会为了私利,放弃东北三省,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
(常凯申委员长的名言便是:“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委员长站在地主买办阶级的立场上,这没有错,但为了反共牺牲国家领土主权,实乃罪大恶极。)
话说回来,朱瞻墡为什么要和小日本贸易。
理由其实很简单,第一,小日本离得近,往返速度快。
第二,就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除了给日本带来了许多地质灾害外,也造就了日本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虽说各种稀有矿物储量都很小,但是白银的储量,亚洲第一。
而大明是铜本位的国家,现在正在从铜本位的货币体系过渡到银本位。朱瞻墡在船厂亲自给工匠发薪时,想到了袁世凯铸造银元,然后就有了解决资金短缺的方法。
那就是铸币。大明有铜币,但是没有银币。
千万不要小瞧袁世凯的政治眼光。他实行的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很有必要。当时的中国人用纯度很高的传统银两,去等价兑换纯度低一些,但是成色稳定,便于使用计数的银元,这样就导致白银外流。
袁世凯所铸的银币银八铅二,让人民喜欢流用,如此不但巩固国有货币的市场地位,还能够释放市场活力,减少国外利用中国的混乱,用他们的钱币进行中间套现行为,避免使中国承受巨大的损耗。
那么铸币能赚钱吗?
当然了。
例如铜钱,纯铜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价格,当钱局用市价买入净铜融化铸钱,往往可以铸造出比买入铜材价值更多的货币,除去这中间的开支,就是利润。
到了明朝中叶,中国虽然缺铜,但银的价值更高。所以有人会收集了铜钱,重铸,贩卖到更为缺铜的日本,然后从日本收购白银到中国。
国家严厉禁止私铸铜钱,但是没有规定不能制造银币。这就是朱瞻墡的机会。
晚上,依旧在沁心小院,朱瞻墡对解芯蕊说道:“芯蕊,我想到如何快速弥补资金的缺口了。”
“什么办法。”解芯蕊只觉神奇,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赚到那么多钱。她这两日将肥皂等各类商品预售出去,也不过凑得十万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但对于殿下来说,这就是九牛一毛。
朱瞻墡说道:“我要开银庄。更确切地说是银行,发行银币和银票。”
“银行是什么?银票和大明宝钞一样的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解芯蕊很敏锐地点出其中关键。
大明有宝钞作为纸币,但是大明发行的宝钞,依靠的是政府权力,这注定它走不远。
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发行大明大通宝钞后,为了维护宝钞制度,朝廷“弛用银之禁”,严禁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治罪。
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大明大通宝钞的滥发,宝钞的购买力如同一张废纸。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两位铁血帝王的手腕,也无法阻止金银的流通。
早在太祖皇帝在位时,地方就已经不管中央朝廷禁令,民间“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哪怕官员也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朝廷根本管不了。
当然,银钱真正公开流通,得到了明英宗时期,也就是朱瞻墡那未出世的大侄子在位时期,朝廷已经不得不放松银禁令,“朝野率皆用银”。
此外,钱庄真正流行与明朝中期,明初也有钱庄,但是它和之后的钱庄,在功能上还有所欠缺,它没有发行银票。现在的钱庄只是帮助富人,将钱保管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