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医用工具的准备(1/2)
姜灿一边捣药一边思考着。
想到日后她也会独自出诊,所以还是要早早准备好行头。她目前需要一个药箱,一套金针,一些锋利的刀具……而这些也仅是治疗用具。
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急救药物、止血药……以及用于吊命且功效极佳的野山参切片。
尽管受古代医疗水平限制,姜灿还得要考虑到消毒杀菌以避免感染之类的问题,说到这儿那必不可少就需要用到酒精。
这个时代烧酒工艺已经颇有成效。如果按照现代酿造方法划分,烧酒也是利用蒸馏方式提取的从属于蒸馏酒。为了提纯获取高浓度的酒,就必须反复蒸馏,经过加热使温度控制在超过酒精的沸点而不到水的沸点内,让其最终随蒸汽冷凝而出。
古代烧酒度数最高也不超过二十度,因此姜灿需要用经过反复蒸馏得到的“精馏酒”来代替。
药和一些基础用具比较好准备,但其他的需要定制,所以她打算隔天上午先去一趟商铺定制,之后再回医馆上工。
待一切想清楚后,她就将注意力继续放在手中的捣药罐上了。
她正准备制作艾条,而艾条又需要用艾绒填充。用于制作的艾绒是取艾叶经过反复晾晒,捶打、粉碎,筛选除去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的物什——艾绒,如此这般千锤百炼,经历上千次的捶打方可成细绒。
之后用棉纸包裹艾绒再以浆糊固定成圆柱形长卷——艾条(艾柱)。在艾绒中添加适量药粉又可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药艾条,如加入桂枝、香附、丹参、高良姜、白芷……
艾条可用于艾灸,对于那些年老体弱之人,平常就可以常用艾条灸一些养生保健的穴位如足三里之类的,保养身体。另外将艾条切成小段搭配金针施治,这对于治疗某些疾病亦或是身体保健也行之有效。
……
晚间姜灿拿着她制的成品丸药——“肾气丸”,去了言伯伯的书房。
此药其实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加减而成,即减去附子、桂枝,易干地黄为熟地黄,此丸药以地黄为君(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通常情况君药在方中剂量为最大),后世逐渐形成了“六味地黄丸”之名。此药最早由宋代太医丞钱乙所创。而后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得到了此方更多的功用。
从它的组方就可分析出其大体功效。六味地黄丸是能达到三阴同补的功效,即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方中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山药则能平补肺脾肾。因而成为了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
以此方药作为基础方,另外根据病人情况对症加减用药可衍生出其他变方。如在原方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就可得到滋阴清热的知柏地黄丸;加枸杞、菊花就可得到补益肝肾、养肝明目的杞菊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就可得到养肾阴、养肺阴的麦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言伯伯拿着丸药琢磨了片刻,随即赞许地看着姜灿,而后认真地说:“期待它被用于来日的病症治疗。”
流传的古方经后世医家研习继而引以为用,如此一来,千秋万代何患无医。姜灿时常会为此自豪,为这些璀璨而又厚重的医学底蕴所折服,即便过了千年,却依旧熠熠生辉依然值得我们弘扬。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姜灿和连翘用过早饭就乘坐马车去了镇上。
昨夜已问过言伯伯镇上店铺手艺的相关情况,所以她们目标明确的奔向了一家木匠铺子。伙计耐心的展示了他家的手艺技术,姜灿随即爽快的付了定金,并让他们做好了东西直接送到壹元堂去。
然后她俩又去了一处铁匠铺。打铁的师傅一边听姜灿说着她的要求,一边描摹图纸,看过样稿后直接付了定金,之后去了一家比较偏僻的金铺。
古书中的金针是指用金属做的针,《针灸大成》中也说道:“古曰金针者,贵之也,又金为总名,铜铁金银之属皆是也。”而金银铜铁锡又俗称“五金”,在“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中,金是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因而化学性质稳定,据文献记载用金针治疗疾病,金针不会因内外冷热影响而发生变化,并且金的柔韧性好不易折断,更加有助于针刺治疗。另外施针时刺痛感轻微,针刺入体不变质,也不起副作用,针孔也不会出现炎症病变,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在治疗一些疾病上必不可少。
不同规格的针灸针施治范围内容也大有不同,姜灿决定配置一套常用的长度为1寸、1.5寸、3寸的针灸针。1寸左右的针灸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或耳穴,比如人体的头面部、耳部和某些穴位需要浅刺的。1.5寸左右的针灸针主要用于四肢、腹部和背部等。3寸左右的针灸针,主要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如人体的臀部、大腿部,在某些穴位做深刺、透刺治疗。
另外针灸针的粗细也需考虑,因为它于针刺的强度也密切相关。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姜灿她们就从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风渡游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