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冠者,礼之始也(1/2)
有了阿梧这个小帮手,姜灿的日子也轻松了不少。
嘉定六年,五月十八日,宜祭祀、出行、冠笄。
冠礼前,言伯伯就拟好了宾客的名单,邀请周围的亲朋好友来参加方涣的加冠之礼,还在方涣的示意下邀请了他的师长及一众友人一同观礼。
冠礼的重头戏部分,言伯伯特意邀请了七叔公,请他以正宾的身份参与加冠(正宾就是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个人),七叔公欣然接受了这份殊荣,并带了他的孙子——言亦,辅助他完成加冠仪式。
参加冠礼之前,众人都需要沐浴焚香、洁身净心,以示虔诚。
行礼当天一早,姜灿陪着言伯伯站在祠堂门口的东面台阶处,静候宾客的到来。
冠礼的地点定在言家祠堂的院内,仪式一应所需器物也已准备齐全,只待仪式进行。
院内空地正对厅堂门口的位置分别放了两把椅子,椅子前正中设了张酒席。一侧的椅子旁边还摆了一张矮几和一个铜盆。铜盆用作行礼净手;矮几用以放置加冠用的衣帽。空地两边还增设了供以客人观礼的观礼席。
此时,客人们已陆陆续续的登场,主客之间互相行礼后,就由仆从领他们至观礼位就坐,待宾客都到齐,冠礼就要开始了。
“吉时已到——”
随着言叔的高声宣布,众人都安静下来。言伯伯从椅子上起身,简单致辞,表达对赴宴众人的感谢后,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姜灿偷偷在观众席落座,于无人在意之时,认真地看着中心场地的方涣。
方涣随褚夫子入场,走到了场地中央,向观礼宾客行揖礼,而后跪坐在冠者席上。
一旁的褚夫子为方涣完成加冠前的准备,用梳子将他的头发聚拢于头顶,将其挽成发髻,戴上玉簪,一揖一让后等待正宾为其加冠。
七叔公是言家这几辈里最为德高望重之人。由他来加冠最为合适不过。他盥洗完毕便向方涣致以祝词,继而为其依次加冠, 依礼给方涣戴上三顶不同的帽子。盛着帽子的托盘是由他的三位好友亲自端着的,每戴一顶冠方涣还需要去侧室换一身衣裳,三顶帽子搭配三件衣裳蕴含三种意义,且每加愈尊。其内涵是隐喻方涣的德行能够与日俱增,所以《礼记·冠义》说:“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三加”之后,来宾们向方涣敬酒祝福以示礼成,至此开席大宴宾客。
今天是方涣的成年大礼,姜灿虽然没能一直陪在他身边,但只是看着他在台上闪闪发光的样子,心中就不由的为他感到开心。
锦绣华服的青年散发着瞩目的光,一身清贵的气质更显得他举世无双,略带笑意的唇角,似是将他从天外无人之境一举拉进了凡尘俗世里。
他很适合站在旁人无法触及的高处,俯瞰众生。
男子二十冠而字,言伯伯在大家的注视下郑重宣布了他的字,从此就可称呼他为——方洲白。
回溯时光,方涣这个名字还是曾经……
二十年前,言梵采药途中路过一群人,无意中听见他们谈论起一件怪事:不知是怎么回事,人迹罕至的河岸边突然传出若有似无的啼哭声,像极了婴孩啼哭时的声音。这才引得大家议论纷纷。
“你听到什么没?好像是从河边的方向传来的。”
另外一个男子道:“应该就是那儿没错吧,不是从来都不许孩子去那个地方玩,哪还会出现婴儿的啼哭声呢!”
那条河神秘而诡异,过去几十年间也发生过离奇的怪事,所以村民大多也只是好奇,并不想以身犯险只为一探究竟。
言梵听闻后,觉得此事并非是诡异而是另有隐情,望了望那处地方,心中疑窦丛生。遂径直去了河边,村民见他胆识过人,就远远跟着他想探明所以。
扒开茂密的草丛,言梵发现了一个被遮盖的木盆,盆里装着个婴儿,瘦小而虚弱,看样子像是刚出生不久,微睁着眼睛。言梵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触感微凉,小婴儿怕是又冷又饿,所以才竭尽所能的啼哭以求得人们的关注。
当村民发现那里原来只有个被遗弃的孩子时,便都漠不关心地离开了,走时嘴里还嘟囔着些什么。
[什么呀,只是个孩子,还以为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还好因为害怕没主动接近,不然指不定要自寻烦恼呢。]
[还好自己没上前查看,这要是看了,不得给自己找事做啊!]
看着被安置在盆里的孩子,言梵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孩子还小,就这样遗弃了未免也太狠心了。
在言梵俯下身接近他时,小婴儿竟然睁大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看,两只小手还用力地扑棱着,似是想抓住他。
言梵回头看了看陆续走开的村民,好像不是不可以……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借口能阻挠他的决定。当他下定决心要带他回家时,心里充斥的更多是对这孩子的怜爱和心疼。
言梵将身上的外袍脱下来,包裹住孱弱的小婴儿,抱着他赶紧寻求还没走远的村民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风渡游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