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 翰林编修(1/2)
己时(9点),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准备就绪后,在承天门外等候的进士们才开始入宫,他们的次序排列和殿试时是一样的,而传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奉天殿。
奉天殿广场前,文武百官按文武职分别站立于宫殿前的空地两侧,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所有人站定,礼乐响起,内阁大学士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等到皇帝到来后,升座,众人行五拜三叩礼,一众官员便入殿开始典礼的下一步。
“进士巾袍”,体还是襕衫的样式,但更接近公服
深蓝罗衣深青缘边,圆领大袖“广而不杀”。
而头上戴的进士巾,左右展脚还特别垂有皂纱飘带。
一对簪花,附有一对抹金银牌“恩荣宴”。
革带青鞓,黑角带版,垂有挞尾。
作为难得的荣耀,许多官员的宦迹图中都会特别绘制自己穿着进士巾袍的形象。
陆逸站好没多久,就听到前面的执事官高声宣布:"皇上驾到!"
随后,读卷官拆卷,唱第一甲第一名姓名,由于进士们都在殿外,殿内的声音也不可能传那么远。
殿内会有鸿胪寺嗓门大的官员重复这句话,而在大殿门口的丹樨上,还有鸿胪寺官员,听到殿内传出的声音后,继续重复这句话,而丹樨下的状元听见后,便会出班上前由鸿胪寺官员引导入殿就拜。
同样的,唱第一甲第二名姓名,鸿胪寺官引榜眼出班。唱第一甲第三名姓名,鸿胪寺官引探花出班。一甲三人姓名,都会传唱三次。
之后还会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干名,都只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
廷试读卷官内阁首辅李贤在殿前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成化二年三月四日,策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王伦;第一甲第二名程敏政;第一甲第三名陆逸。第二甲季琮,顾瑄,林瀚,刘钰,过璘,邝文等九十八名。第三甲刘烜,张正,邵智,张谦等二百五十二名。钦此!"
听到自己得了第三,陆逸倒也满意,好歹在一甲不是?
李贤宣读完毕,文武百官向皇上赞俯伏。
朱见濡微笑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起身,再赞,然后四拜。
接着,执事官宣布新科进士觐见皇上。
李贤高声唱传:"一甲第一名王伦!"
两旁有鸿胪官复传道:"一甲第一名王伦!"
……
唱毕,三鼎甲于殿内谢皇恩,殿外诸进士再谢,礼乐再奏,而皇帝也便回宫了。
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伞盖鼓乐引导,出奉天门、午门,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长安左门外张挂。
三鼎甲允许从皇帝专用的午门、端门和天安门中门出皇城,这辈子也就这一次。
王伦,程敏政激动得不行,陆逸倒是还好,后世他走过呀,还随便走。
状元游街,是指皇帝在奉天殿传胪唱名,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后,状元领诸进士拜谢皇恩,到长安左门外观看张贴金榜及回家的过程。
其实所谓的状元骑马游街的风光,完全就是民间的讹传,更不可能出现游街三天之事的事情。
王伦高中状元,御赐游街,他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蟒袍,手捧钦点皇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欢声雷动,喜炮震天,遍街张灯结彩。到处人山人海,气势非凡,热闹异常。
传胪大典结束,众进士各自返回自己住所,礼部报喜的公文会通过官道和驿站往众新科进士的户籍所在地。
至此,三年一度殿试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九日还会有礼部赐宴,十日新科进士会再次入宫,上表谢恩,并接受朝廷颁赐的朝服冠带和进士宝钞。十一一日则会前往国子监拜谒孔庙,题名立碑。然后,就是等待授官了。
《明史 ·选举志》载:“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皆为翰林官。”
除了一甲三名可以直接入翰林外,二、三甲进士要么选择考取只有十几个位子的庶吉士,或者等待朝廷的安排。
由于明朝中后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翰林不入内阁”,因此虽说庶吉士的待遇不如京官高,身份也相当于“翰林院见习生”,还要熬个两三年才能正式入翰林,但为了能接触到皇权高层,其竞争往往也很激烈。
三月十一日,所有新科进士来到吏部,接下来就是授官了。
皇上根据礼部拟好的敕书,对新科进士授官,状元被授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被授予翰林编修,二甲进士授给事中、御史、主事、行人这些正七品京官,三甲进士放外职为知县、推官之类的从七品官。
陆逸,休息了一日,次日前往翰林院报到去了。
翰林院与六部、鸿胪寺等衙门都在东长安街上,位于大明门至承天门之间的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探花郎:陛下我真不是曹贼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