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章 开店(1/2)
林予惜出宫时带着多年积蓄,大概一百五十两银子。
租铺子,找木工、泥瓦匠对铺子进行装修改动,购置食案、蒲团、锅碗瓢盆等等,把铺子开起来时,手上也只剩下八十两了。
忙活了大半个月,过两天就可以开张了。趁着大昌和阿杏打扫店铺,林予惜偷个闲,清点自己的钱袋子,这一看就惆怅了。秋风秋雨愁煞人,林予惜觉得今天这雨下得也忒应景了。
第二天,林予惜带着大昌和阿杏在坊里的粮油铺子购置了一些米、面、香料、调味料,又跟菜贩定了五十斤青菜和十斤青木瓜,约定明日一早送至坊门大街的奇味馆。
奇味馆,就是饭馆的名字。这里的饭馆已经能把人们日常的食物做得不错了,不出奇制胜,恐怕难以站稳脚跟。
接着,又到屠户那里买了五十斤肥猪肉预订了半头猪并让他送到崇德坊。这个时代的人们觉得猪肉是下贱食物,因此,猪肉价格是非常低。
但猪价再便宜,定半头猪的客户也是少之又少。难得遇到这么一个大客户,屠户干脆把摊上所有的猪肠猪肚猪肝等等内脏,全送了给林予惜。看林予惜一行三人都拿得满满当当了,便打发自家小子,推个小车帮他们把东西一并送回去。
东西买齐了,活就得干起来了。林予惜教王大昌和花杏把肥猪肉分门别类切好,带皮的肥膘肉切成两指宽,四指长,其余的切成一样大小就成了。
自己则拿了个大盆,装满水,放了些面粉,准备将屠户赠送的猪肠猪肚等各种内脏洗干净。
林予惜上辈子是个广东人,虽然家境小康,但从小在家也是不用怎么干活的那种娃。直到工作以后,离家几百公里远,不能常吃妈妈牌卤味,这才开始学着自己做。而穿越过来后,在御膳房是不可能出现这些猪内脏,因此,她循着自己遥远的记忆,慢慢摸索。
好在院里就有一口井,多打水细细冲洗,总不会出错。
三人忙活了大半天,中间抽空吃了顿饭,到了末时,总算把肥猪肉和卤味材料们收拾好了。
林予惜架了口大锅,准备熬猪油。这个时代是还没花生,压榨植物油技术还没出现,因而,都是自己熬油或者买别人熬的动物油。
让阿杏烧火,大昌则给自己打下手。好吃好喝养了两天,这两个孩子脸色开始红润起来,看着健康了不少,手脚还很麻利。
林予惜将肥猪肉倒入大锅中焯水,再用温水冲洗干净。焯完水后,锅中的水倒了,洗下锅,再将所有肥猪肉放进去,倒三碗水,放入姜片和花椒。
“小娘子,你这是煮猪油汤吗?”花杏疑惑问。
“不,我是在熬猪油”
“以前我看我阿娘是直接将肥肉放锅里就成了,小娘子为何还要加水和香料呀?”花杏对林予惜熬油非常不解。
“这样熬出来的油,雪白,无腥味,连猪油渣都好吃。等熬好给你们炒个青菜就知道了。”
阿杏在看火,林予惜则让大昌学着用锅铲轻轻翻搅。。
“大昌,你就像这样,隔一刻钟就轻轻给它们翻身,炸到金黄之时,你就叫我”
猪油渣林予惜另有用处,所以炸到金黄即可。
把阿杏和大昌安排好工作后,林予惜又另起了一口大锅,准备做卤猪杂和卤鸡蛋。
大锅倒入清水,放入花椒、八角、桂皮、沙姜、蒜,加好酱油,料酒,糖,盐,糖……配好卤料下锅,就去煮鸡蛋了……
接近酉时一刻,猪油熬好快摊凉啦,卤水锅的香气也发散开来了。
食肆的位置不大,并且两面临街。这股隐隐约约的香气就飘到大街上。人们寻着香味,来到奇味馆门口,发现是个未开张的食肆,大门外的水牌上贴着张红纸,上面写着,明日开业大酬宾。
可惜了,明天才开业。寻味来的食客们看到告示,便遗憾的走了。
奇味馆还未开张,便靠着这股香味圈了一波粉。
后院的三人忙了一天,终于将明天开业要用的油和卤菜准备好了。林予惜煮了一下午的菜,此时腻味的不行。而大昌和阿杏却是饥肠辘辘。这卤味太香了,他们这半个多月的伙食虽好,见识到了小娘子做的菜有多好吃,但这卤味还是让他们忍不住流口水。
“大昌用新买的米煮饭,记得按我教的方法放水。阿杏去洗青菜。”
“好嘞!”
“好嘞!”
两个小孩知道,现在做的是自己吃的,干劲又足了。
“要是有柠檬茶就好了。”林予惜心想。天气炎热,这个时候来一杯加了冰的柠檬茶,再配上卤味,那实在是爽极了。改天去西市找找,看看胡商那里有没有卖的。
想到柠檬茶,又想到酸酸甜甜的东西也不是只有柠檬,于是,吩咐大昌阿杏看家,自己则拎着钱袋出了门。
“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桂花,洛神花,忍冬,白菊各要三两。”林予惜径直来到了药铺,买了煮酸梅汤和菊花茶的材料。
回到家,大昌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长安美食创业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