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74章 师说4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4章 师说4(1/2)

目录
好书推荐:

【《那兔》放了第二集几分钟就到了上课时间。

第二集还有没放完,秦筝干脆等放完第二集才上课。

关掉了视频,点开ppt,“好啦好啦,我们来接着上课。”

“啊!”学生都有气无力地应和。】

《那兔》的第二集信息量也不少。

建国之后,种花家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两个大国冷战之间,还有战役发生。

“自己国家还弱小着呢,怎么还去支援别人?”

“可是如果邻居小国败了,种花家就得直面战争了啊。”

对于要不要支援,很多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但是对于兔子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仍然不放弃的行为,还是有无数人佩服的。

可惜教室里的正事是上课,所以在秦筝关了视频之后,无数人都叹了口气。

每次都是要吊起他们的兴趣之后,又开始上枯燥的课。

他们甚至想着,后人是不是知道他们在看,所以才故意吊人胃口的。

可惜教室里的师生的不知道,知道的话肯定也要回一句:我们也不想上课的啊!

【上节课我们讲完了第二段。

第二段通过三个对比论证了“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中心论点。

我们都知道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更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古文运动吗?】

又要讲故事了吗?

原本以为接下来会接着讲文章的。

【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门阀崛起,他们掌握了政治、经济乃至于文学上的话语权。

士族的奢靡生活也逐渐影响了文学的形式。

当时流行的是骈文,是一种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经过安史之乱以后,中唐时期,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一场文学上的革新运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古文,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受着六朝以来的影响。

玄学和佛学兴起,儒学没落,儒家重视的师道也越来越不受重视。

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

其实古文运动的目的不止这么简单。

除了这些理由之外,或许还有政治上的考量。

新的士族渐渐兴起,旧的士族逐渐没落,势必要争夺一番各种资源。

表现在文学上的,就是古文运动。

当然,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这点,他们只是觉得,这次古文运动讲得太简单了吧。

【为了反驳这种风气,提倡古文的韩愈就写了师说这篇文章。

在送给李蟠的同时,也提倡了师道。】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

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三段又是怎么论证这个观点的?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照样翻译之后,再来解析。】

【第三段出现了一个人物,儒家的的圣人孔子。

“圣人无常师”,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曾师从过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并且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更强有说服力。

所以得出了一个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再次出现孔子的言论,更加证明了孔子在后世的地位。

虽然这个时候的儒家还算是正常,但是孔子只要一想到后续儒家思想的逐渐扭曲,就高兴不起来。

这篇《师说》提到了句读,让孔子想到了,或许是因为没有句读,所以才能让人随意地曲解。

从一开始,天幕出现的文章诗词都有各种标点符号,也确实很是方便了解。

孔子决定,就给自己的书籍学说都加上标点吧。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是解决不了的,但是能防止一点是一点。

【最后我们来看最后一段。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