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60(1/1)
安排一个职位,哪怕是处理杂物也可。
沈之洲听到崇安帝当真同意了魏大人请求时,惊得下巴都要掉了,随即有些惴惴不安。
崇安帝允诺得这么爽快,倒是让人不得不多想。
宋清便没这么多想法了,崇安帝怎么安排他们怎么接着就行,左右他们只是办一个书院,既不站队又不谋逆,没什么好不安的。
于是便准备了大礼,亲自送到魏大人府上。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好卡呜呜呜,不出意外的话下章就回村了!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哈哈哈
第77章 洪灾(修)
寂静的宫路上,引路太监弯着腰低着头,一路将齐王引到紫宸殿外。守门太监见来人是齐王,舒了一口气,连忙进殿内通传。没一会儿,便出来请齐王进去。
官员每旬逢五便休沐两日,今日是九月初五,官员都休沐在家。然而紫宸殿内一片沉凝,大大小小的太监宫女皆小心翼翼,大气儿也不敢喘。
齐王行了礼,崇安帝叫起,命人赐座。
见崇安帝沉着脸,与平日不辨喜怒的神色完全不同,齐王遂向一旁候着的总管太监李公公问道:“今日是哪个不开眼的惹恼了陛下?”
这话自然不是问李公公的,李公公苦着脸,“奴才也忧心着呢,齐王殿下可得为圣上分分忧。”
崇安帝神色稍有缓和,睨齐王一眼,“你为难李忠尚作什么?”随即随手拿起扔在案桌上的奏折,递给李忠尚。
李忠尚双手接过,将奏折呈给齐王。
齐王顺势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胡言”四个朱批大字,不由好奇是谁惹崇安帝生这么大的气,一看上奏折的人:赵靖,便猜到了几分。
看完奏折内容,果真与他的猜测大差不离。
赵靖是崇安帝的第三子,系皇后所出,天资聪颖、少而好学,三年前被立为太子,同时迎娶已致仕文太傅的嫡孙女做太子妃。先帝在位时,文太傅就教授过崇安帝,后来教授崇安帝的皇子们,是以太子太傅的身份致仕的。
按理说有太子妃这层关系在,太子应当颇受崇安帝信重,其实不然。
太子册封后没多久,御史大夫忽然参了太子一本,原因是太子妃的叔父和太子外家的舅舅在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当时的两人一个是吏部尚书,一个是江南都转盐运使,都是朝廷要职,哪一个出问题都无异于在虎嘴上拔毛。
偏生这两人都和太子关系密切,就算当真没有联合贪腐,说出去外人也不会信。
后来查清跟太子无关,却已经在崇安帝心里扎了一根刺,时不时想起来,都会下意识忌惮太子。若不是太子一直安分守己,现如今的太子是谁还不好说。
去岁太子满十五岁,崇安帝采纳了言官的建议,让太子参政。太子前前后后领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差事,都办得不错,挽回了一些在崇安帝心里的形象。
今年夏,朗州、巫州连月大雨,雨还未停歇,两地就发了洪水,百姓良田被毁、流离失所。河道总督上书,将灾情尽数上报,请求朝廷拨款拨粮赈灾。
因着太子这一年多来表现尚可,有朝臣提议把押送灾银的差事给太子。这差事简单却极其重要,办得好了可能无功,搞砸了就是大过一笔。
崇安帝虽然难免猜忌太子,但心底里清楚太子为人,从另一方面信任太子,便真把这差事给了太子。
此时崇安帝震怒,却也正因这事儿。
齐王把奏折递还给李忠尚,“臣弟还当是谁这么大胆子敢惹皇兄生气,原来是太子殿下。”
见齐王一副不放在心上的模样,崇安帝更是火冒三丈,一拂袖把李忠尚刚拿回来的奏折拂落在地,“不堪重用!朕瞧着太子定是平日过得太奢靡,竟将百姓轻贱至此!”
这话说得重,连着李忠尚在内,店内伺候的太监宫女皆屏住呼吸,惴惴不已。然而反观齐王,还是那副样子。
“皇兄若是这么说,臣弟可要替太子叫屈。”
“屈?他有什么冤屈!这奏折是别人按着他写的不成?朕让他押送灾银,你看看他怎么办的差!”崇安帝越说越气愤,一把将李尚忠捡起来的奏折摔到齐王脚边。
齐王不紧不慢地捡起奏折,翻开道:“臣弟再看看,两州水患比葵丑年那次还严重,但灾银花销不过半......”
齐王还没念完,崇安帝厉声发作道:“灾银花销不过半,葵丑年那次大水多少百姓受灾?急功近利!”
户部拨的灾银只有不够用的,若是太子真这么有能耐省下一半灾银,那可真真是大功一件。怕就怕他为了这功劳,将百姓弃之不顾,造成冤魂无数。
崇安帝在位期间虽没能继承先帝遗志,扩大大平疆土,却也实施了一些惠民利民
不想错过《在古代种田养夫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