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61(1/1)
的政策,好歹将受战事之苦的大平朝治理得回复不少,也算是一代明君。故而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朝廷命官视百姓如草芥。
等崇安帝发了好一通脾气,齐王接着道:“皇兄息怒,太子奏折里说了,巫州有矩州送去的灾粮......”
“灾粮?”说到这个,崇安帝更为恼火,“那西南地界是什么地儿?数十年来百姓食不果腹,也是近几年才堪堪交齐赋税,哪里匀得出一州灾粮!太子不知民生疾苦,你也不知了!”
见火要烧到自己身上了,齐王这才端正态度,“皇兄想想,今科沈状元不就是矩州的?臣弟倒是记起来,三年前大理寺卿的庶女好像就去矩州做官了,许是有了建树也不一定。”
被齐王一提,李尚忠作势给了自己一嘴巴,“瞧奴才这记性!月前陛下才和奴才提了,孙大人的庶女正是沈状元家乡的知县。是奴才记性不好,陛下恕罪。”
崇安帝自然不可能记得这么一个小官,他们这些当奴才的平日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了什么消息就记下来,总有用得着的时候。这不,当下就用上了。
经齐王一提,崇安帝倒也隐隐约约想起来了,再有李尚忠递台阶,怒意也渐渐平息不少。想起去年好像矩州知州刚升任京官,便让人去传唤。
等人入宫的空档,崇安帝又拿起身世坎坷的奏折,边看边拧眉,越看越觉得太子是心大了,编一些胡话糊弄他。
“水田哪里能产八石!胡编乱造!”看到矩州水田亩产八石,崇安帝又把无辜的奏折扔回桌上。就是水田最肥沃的江南,至多亩产三石,没人敢说八石的。但这回崇安帝好歹压住了火气,没有大发雷霆。
“咳咳!咳咳咳!”
齐王突然的咳嗽声立刻引起崇安帝注意,也不忍朝他发火了,责备道:“你风寒尚未痊愈,往朕这儿来做什么?”
前几日下了几夜大雨,齐王着了凉,已经几日没来上早朝了,在府上卧床养病。
“臣弟......咳咳......臣弟得了好东西,特意送来给皇兄尝尝。”齐王止了咳嗽,还用手帕捂着口鼻。李尚忠很有眼力见,已经着人灌了汤婆子来给齐王焐上了。
“再好的东西不能等你养好身子再送?”话里虽是怪罪,崇安帝却非常受用。
见齐王正在喝热茶润喉,李尚忠连忙接口道:“方才奴才看过了,是上好的贡菇,齐王殿下啊,是念着陛下喜好!”
“哦?是征儿去寻来的?”崇安帝来了兴致。
齐王放下茶盏,“征儿没这么大本事,是沈状元他夫君种出来,臣弟听说了特意上门去讨来的。”实际上是别的官员孝敬给他的。不过一会儿前矩州知州进宫,泞阳县高产的原因肯定要上报,他便先给人做个铺垫。
“沈状元夫夫俩这个月底就要动身返乡,臣弟若再不给皇兄送来,皇兄可就要错过一道珍馐美馔了。”
之后两人就宋清什么时候开始种蘑菇,正月时矩州商队怎么卖菌干这事儿,谈了好一会儿。
崇安帝见齐王气色不佳,前矩州知州也快到了,便道:“快回府歇着,赶忙养好身子。方才又是步行进宫的?朕不是允你坐肩舆吗?”
“臣弟还走得动,不好坏了规矩。”
齐王起身告辞。李尚忠连忙送人出去,一出门就把早早叫过来备着的肩舆传上来。齐王也就不再推辞,扶着李尚忠的手坐了上去。
肩舆稳当地走在宫道上,走出一段距离,齐王骤然弓着身子咳嗽起来,咳得比在紫宸殿内厉害几倍,止也止不住。
走在肩舆边上的引路太监熟练地给人顺背,等齐王顺过气来,又递上手里捧着了一路的枇杷膏,好不容易止了咳。
齐王喘着粗气靠在肩舆里,双目幽幽地瞧着大雨洗过的天空,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笑,似讥讽,似无所谓。
——
“阿洲,我去马老板娘那儿一趟,你看着家啊。”宋清在院子里,扬声朝书房里的沈之洲喊道。
平时夫夫俩外出都会带着两个孩子,不过今天刚吃完午食,崽崽和陆行川玩了会儿就都去睡午觉了。
沈之洲正在书房埋头奋笔疾书,不打个招呼的话,只怕家里进贼把东西都搬空了,沈之洲也不知道。
他前几日去魏大人府上,看到好些市面上少见的古籍,跟人家魏大人客套了没几句,眼睛一遍又一遍地往上面瞟,意图不言而喻。
好在魏大人也是性情中人,没因为这个觉着他不知礼数不说,反而转头吩咐家丁把书全装上,借给沈之洲看不说,月底去矩州的时候还让一并带走。
不过沈之洲正在抄录的不是魏大人的藏本,而是从魏大人引荐认识的大家那里借来的。这藏本人家能借他已经很不错了,不可能让他带去矩州,有魏大人担保也不成。
于是沈之洲征得同意,借来连夜
不想错过《在古代种田养夫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