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第一篇中古初期(3/3)
阶级斗争。统治阶级为了镇压反抗,要求加强统治机构。新兴的资产阶级也要求国家的统治方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于是国王利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把行政和立法权力集于一身,实行绝对的专制统治。
印度和日本在中古后期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但是它们与西欧的封建专制国家不同,经济分裂状态仍然存在,地方也保持着较大的独立性。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进行着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古时代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宗教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尽管这些宗教在教义、崇拜对象和宗教仪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但它们都是巩固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在中古所有国家里,教会和寺院总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教会和寺院在不同国家中的地位虽然有所不同,但却起着同一的作用:它们都是现实社会制度的重要支柱。各种宗教的神学体系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
教会和寺院遭到被压迫阶级的多次反抗。恩格斯指出:“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中古时代的异端运动正是在宗教形式下的社会反抗斗争,构成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力量。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反抗。
封建文化同样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教会和寺院力量强大的封建国家中,封建文化往往为浓厚的宗教色彩所笼罩,哲学、科学、艺术等都从属于宗教,教育事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士僧侣所掌握。在整个封建时代的进步和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广大劳动人民不仅为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也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精神财富。14世纪在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5和16世纪遍及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争取自己的政治经济权利,提出人文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基督教的世界观。人文主义思潮代表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中,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16世纪自然科学在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医学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又促使人们的思想和知识摆脱神权统治的枷锁。
法国革命前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欧洲的中古时代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说它是一个野蛮的、迷信的、愚昧无知的时代。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到19世纪前期,欧洲各国的一些浪漫主义历史家,又把中古社会看成是理想的“和谐的”社会,这种抹煞阶级对立、把封建社会理想化的观点更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古时代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容否认,中古封建社会有它黑暗的一面,但是与奴隶制度比起来,封建制度对生产者地位的改变,对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创造,都是有利的,因而具有进步的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欧洲历史在中古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相邻地域上形成起来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世纪和15世纪巨大的技术进步等”。如果没有中古的封建时代,就没有近代的资本主义。中古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不仅以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取代奴隶制的生产方式,而且以其自身为母体,孕育了比它更进一步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