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章 中古初期的朝鲜和日本(1/6)
第一节;新罗统一时期的朝鲜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4至7世纪,朝鲜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各国统治阶级对内加强剥削,对外争夺霸权,人民陷于深重的灾难,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554年,新罗击退百济的进攻;562年,又消灭日本在半岛南端的据点任那。新罗势力渐盛,准备扫除北方的大敌高句丽。
高句丽于 598年侵入辽西。当时隋文帝已统一中国,于收复辽西后侵入高句丽,因水潦疾疫而退回。其后炀帝又三次对高句丽发动战争(612-614年),第一次为高句丽民族英雄乙支文德所大败,后两次也未达目的。高句丽看到新罗势力日强,便联合百济不断进攻新罗,并断绝新罗和日本通往中国的道路。时新罗臣属于唐朝,向唐求援。唐太宗于644年率军攻高句丽,围安市(今辽宁盖平),高句丽力战。日久天寒,唐被迫退兵。以后唐又两次进犯(647-648年),都没有结果。高句丽却联合百济、日本,进逼新罗。
唐高宗改变战略,于660年派水陆军十万人联合新罗攻百济,占其都城。百济国王投降,王族乞援于日本。日本出兵来援,被唐军阻击于白江(今锦江)口,大败退回。668年,唐联合新罗全力进犯高句丽。大战一月,高句丽灭亡。唐灭高句丽后,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各地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朝鲜北部树立直接的统治。
百济和高句丽灭亡后,两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抗唐朝的斗争。新罗给予支持,逐渐收复两国旧地,于675年文武王在位时统一朝鲜。唐朝安东都护府的统治,在朝鲜人民不断的反抗和打击下,于676年被迫迁移到辽东(今辽阳县)。这样,新罗就驱逐了唐朝的侵略势力,结束半岛上一千年来的分裂局面,形成统一国家,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罗的经济和政治统一前的新罗在三国中发展较晚,保留不少氏族制残余。6、7世纪时,生产力提高,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名义上属国家所有,但随着征服的扩大,酬答功勋的食邑不断增多,佛教寺院也得到很多赐田。贵族往往托名将田地捐给寺院,借此规避租赋。664年,国王曾有令禁止,可见这类托名规避之盛。到新罗统一前后,封建化的过程愈加迅速。新兴的贵族反对国王和旧贵族独占土地,不少旧贵族在斗争中被消灭。新贵族当政后,大臣共议政事的“和白”制流于形式。
文武王(661-680年)统一半岛后,除赏赐有功者食邑外,还实施禄邑制,以禄代俸。佛寺赐田也有增加,693年赐柏栗寺的田就有一万顷。这些土地以后都变成僧俗封建地主的私有地。722年,实行丁田制和租庸调制。十六岁以上的男子为丁,颁给土地,六十岁归还。但贵族兼并,大土地私有制盛行。至9世纪,农民失地日增,国家最高土地所有权也难以持久。贵族的土地形成封建庄园。
新罗统一和唐朝的统治被迫退出朝鲜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国内繁殖耕畜,筑堤开池,扩大水利灌溉,于是农业生产逐渐发达。水田的播种面积增加;水稻之外,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如小麦、大麦、粟、玉米、大豆等;桑、麻等经济作物的栽培也很盛行。手工业虽尚未完全脱离农业,但为宫廷、贵族和寺院服务的手工业很有发展,其中以金银细工、丝绸纺织和其他金属器最为著名。宫中设有管理各种手工业生产的专门机构。造船业、武器制造业、陶、漆等行业,也有发展。
首都庆州是国内外贸易中心。大量租税实物和地方土特产品都集中到庆州。庆州以外的五小京和州治所在地也逐渐发展起来。新罗对外贸易相当活跃。输往中国的有马、牛黄、人参、海豹皮、丝绸制品、金银细工等。从中国输入的有锦制袍带、文具、绫绢、书籍等。输入货物多属奢侈商品,大部分供贵族服用。由于新罗和唐朝之间贸易的发展,中国沿海有些城市中形成新罗人的居留地,称为新罗坊。新罗对日贸易也很兴盛,商船经常往来于新罗和日本九州之间,转运中日的商品。
8世纪中叶,新罗开始全面采用唐朝封建集权的国家制度。中央设执事省,下设部和府。全国分为九州,下设郡、县、乡、部曲,要地设“小京”五。实行征兵制,各州中心地配置军队。统一集权的封建统治加强了,但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和唐朝仍有很大的不同。不少农民长期被编在乡和部曲里,没有从贱民的身份解脱出来。手工业集中在宫廷,民间手工业不发达。官吏录用多少仍受骨品制的束缚,某些官职限于一定的骨族充任;直到788年,才建立科举制度。
农民起义和高丽建国国家军政机构的繁复,使劳动人民负担日益沉重。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隐藏着不利于中央统治的力量。农民地位低下,手工业受官府控制,又都使下层人民处境困苦。到9世纪时,新罗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不断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统一后稳定发展的局面一变而为动荡不宁。从惠恭王(765-780年)初年到闵哀王(838-839年)末年,七十余年中发生政变十三次。国王大多死于非命,王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