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章 中古初期的朝鲜和日本(2/6)
往往落在实力派的族党手中,政治腐败,贿赂公行。封建庄园的形成和发展,使国家租税收入愈来愈少,于是更千方百计加重农民负担。统治阶级的混战又给农民带来无尽的兵役和劳役。农民往往破产逃亡,出卖子女。封建国家的压迫迫使他们走上反抗的道路。
9 纪中,全国许多地区发生大小多次农民起义。825年,寿神领导高达山一百多名农民起义,攻击北汉山州。882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元宗、哀奴领导下,农民占领尚州,杀死官吏和地主,国王派往镇压起义的军队被农民军打败。在真圣女王残暴统治的第三年(889年),“国内诸州郡不输贡赋,府库虚竭,国用贫乏。王发使督促,由是所在盗贼蜂起”。892年,新罗西南海岸的戍将甄萱领导农民在武珍州(今光州)起义,攻下全罗道和庆尚道诸郡县,于900年建立后百济国。甄萱起义的前一年,梁吉在北原(今原州)起义,占领附近十余郡县,声势浩大,各地起义的农民队伍都拥护梁吉为领袖。同年(891年),出身贵族的僧侣弓裔趁机混入,投奔梁吉,得到信任,攻占江原道和京畿道大部地方。后来他击败梁吉,篡夺农民起义的领导权,于903年称王,建摩震国,定都铁原。因据高句丽旧地,又称后高句丽。896年,新罗西南又曾发生赤裤农民起义,规模很大,真圣女王被迫退位。
新罗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达一百年,波及全国。起义基本力量是被奴役的农民,他们还缺乏明确的纲领和组织。领导者成分复杂,往往利用起义争夺王位。在百济和高句丽旧土建立了两个新王朝,没落的新罗则保持东南一隅,重新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称为后三国。
后高句丽的弓裔专制暴虐。918年,部将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改国号称高丽。919年,王建迁都松岳(今开城),继续与后百济作战。927年,甄萱突袭新罗首都庆州,立敬顺王。新罗国土日蹙,敬顺王于935年投降高丽。次年高丽灭后百济,朝鲜半岛为高丽王朝所统一。
新罗统一时期的文化新罗文化继承三国的传统,同时吸收中国唐代的文化。三国时期传到朝鲜半岛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到新罗时期得到进一步传播。682年,首都庆州设立国学,授国家经典,以培养贵族子弟。788年,仿唐代制度开始实行科举,试考生以儒家经典,合格者分三等授官,废弃按骨品制和花郎制选用官吏的旧法。
朝鲜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相传新罗统一后,薛聪曾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这种用汉字为朝鲜音符的办法,称为“吏读”。吏读为传播中国封建文化提供了工具。
新罗还经常派贵族子弟到中国留学。840年一年之内,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达一百五十人。唐朝允许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有的新罗学生应试中试,成为进士。9世纪后期的崔致远留学中国二十余年,他在中国时期的著作《桂苑笔耕》,是保存至今的新罗最古老的文集之一。与汉文学发展的同时,民间流行的朝鲜语文学也有发展。收在《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的,就有不少民间故事。新罗统一时期用吏读写的“乡歌”,描写人民生活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具有丰富的抒情内容。
新罗统治阶级提倡佛教,出现一些有学问的僧人。义湘(625一702年)曾在唐朝研究华严宗,后来成为朝鲜华严宗的开山祖。慧超也曾在唐朝留学,并由中国经南海到达印度,巡礼佛迹约八年。后经中亚及葱岭以北诸国,于727年回长安,终老于五台山。著有《往五天竺国传》,记述旅行的见闻。这部书虽已残阙,仍不失为研究中亚和印度的重要史料。新罗的造型艺术主要是佛教艺术。寺院的建筑,佛像的雕塑和佛堂的绘画,都反映新罗艺术的高度水平。庆州的土含山石窟庵建于751至770年,在花岗岩石壁上有佛像浮雕,中间莲台雕有高达三公尺的释迦牟尼坐像,是当时佛教艺术的代表作品。
科学方面以天文学的发展为显著。早在7世纪初,庆州就修筑了瞻星台。8世纪以后,唐朝先进科学技术传入,又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和漏刻器,并且设置了专门研究机构。
第二节;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
圣德太子的改革公元6世纪末叶,苏我氏排挤物部氏,拥立推古天皇。皇侄厩户皇子以太子摄政,称圣德太子(593-621年)。他对操有实权的苏我氏表面妥协,同时积极加强皇权。他提倡佛教,奖励儒学,以儒家学说与佛教教义进行改革。603年,制定授予官僚贵族的“冠位十二阶””。冠位不能传袭,一变过去的世袭氏姓制度,豪族的势力受到抑制。次年,颁布“宪法”十七条,其中如“承诏必谨”,“群卿百僚以礼为本”,“早朝晚退”等,目的都在于提高皇室威权,强调君权至上 。圣德太子又恢复5世纪末以来中断的中日国交,于607、608年两次派遣隋使、留学生、学问僧等来中国。致隋炀帝的国书中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表示和中国的对等地位。圣德太子改革的中心目的,是提高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