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章 十一到十五世纪的法国(1/6)
第一节; 十一至十三世纪封建制度的发展
城市发展及其反封建领主的斗争法国的城市兴起很早,从10世纪起,已经发展起来。城市的发展在法国的南部和北部有着不同的特点。
当时较大的工商业中心都集中在南部,如蒙彼利埃、纳尔榜、马赛、波尔多、土鲁斯、阿耳等。这些城市有相当发达的手工业。马赛有棉纺织业、造船业、印染业和制革业。蒙彼利埃、纳尔榜等有制呢业、制革业、珐琅器制造业、锡器制造业等。马赛是经营东西贸易的主要港口,其它各城也是法国与意大利诸城和东方各国中间贸易的中心。法国各地出产的呢绒、麻布、金属品、鞣皮、食品等都通过马赛和其它南方各城运往东方;由东方输入的物品主要是香料,其次有染料、糖、原棉和奢侈品等。
北方经济比南方落后。但到12世纪,城市已有比较显著的发展。北方各城手工业以毛麻纺织为主。生产毛呢的有阿拉斯、博韦、伊普尔、兰斯、马恩河畔夏龙、卢昂等城;生产麻布的有皮卡尔迪、香槟、诺曼底等地区。除纺织业外,各城还有制革业、首饰业等。城市发展促进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从12世纪中叶起,香槟伯爵领地的市集开始发达。到香槟进行交易的,除法国和佛兰德尔的商人外,还有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的商人。
封建领主的剥削和统治是城市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城市建立在封建主的统治区域之内。封建主为了增加收入,竭力加强对城市剥削。城市不能忍受,日益展开争取自主权的斗争。
法国北部的城市从11世纪末起就开始作摆脱领主统治的斗争。最早得到自治的是康布雷城(1077年),接着圣康坦、博韦等也建立自治城市。多数城市是在与教会领主进行激烈的斗争之后才取得自治权的。琅城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12世纪初,琅城处于主教戈德里的残暴统治之下。1108年,市民用大量金钱向戈德里买到成立自治城市的权利,还向国王路易六世(1108-1137年)献了厚礼,获得国王确认城市地位的特许证。1112年,戈德里因为进行新的勒索,决定撤销琅城自治。国王事先得到戈德里的贿金,也撤销发给琅城的特许证。愤怒的市民冲入主教住宅,杀死戈德里。国王会同法国北部的大封建主共同镇压琅城起义。但是市民坚持斗争,挫败了封建统治者的镇压,重新获得琅城的自治。1128年,路易六世再次批准琅城的自治地位。
到路易七世(1137-1180年)和腓力二世(1180-1223年)统治时期,国王在打击封建主、集中权力的斗争中需要利用城市的支持,城市也要求加强王权,打破封建割据对城市发展的束缚。于是城市和王权携手,路易七世发给城市的自治特许证就有二十多起,城市则以金钱和武装支持国王。正如恩格斯所说:“王权和中产阶级的联盟开始于10世纪;在整个中世纪期间,远非永远形成联合的形势:王权与中产阶级的联盟屡为冲突所中断,但终能变得更牢固、更强有力,从而帮助王权取得最后胜利…… 在王权集中的同时,城市也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
12至13世纪农民反封建的斗争12至13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和同一时期的西欧其他国家农民相似。城市商品经济关系渗入农村,货币地租逐渐流行。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用金钱赎买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变成“自由的维蓝”。但多数农民却不胜货币地租的压迫,处境日益恶化。为了摆脱日益增长的剥削,农民展开各种方式的斗争。有的大批逃亡;有的盲目参加十字军,借此脱离领主的统治;有的抗租抗税,从农村中赶走教士,杀死封建领主,烧毁城堡。12世纪末,法国南部农民组成“白风帽者”同盟,最初是为了反击四处劫掠的雇佣兵,后来发展为反抗凶恶的封建主。
13世纪法国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牧人起义”。第七次十字军期间,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年)在战争中为埃及苏丹所俘,向国内求救。封建主没有响应,但北部农民却以“解救国王”,“占领耶路撒冷”为口号,自称“牧人”,于1251年组成十字军,迅即把矛头指向压迫他们的封建主,形成了起义。起义具有十字军的形式,但内容和历次十字军完全不同,很快就显示出反封建的性质。领导起义的是一个名叫雅克的老人,自称是来自匈牙利的“导师”,号召人民消灭教士和封建主。起义农民由佛兰德尔、皮卡尔迪向巴黎推进,沿途有许多农民参加,到处杀死富人和教士。进入巴黎以后,城市手工业者和贫民纷起支持,起义队伍迅速扩大。但是不久起义发生分裂,一部分北进卢昂,大部分在雅克领导下南下奥尔良,再转向都尔。他们袭击“托钵僧团”,捣毁都尔的教会。国王和封建主全力向起义的农民进攻。起义军被打败,部分散走,部分被杀被俘;起义领袖也在战斗中牺牲。
统治阶级为了镇压日益增长的人民反抗,力图加强国王的权力。中小封建主和城市则希望得到强大王权的保护,免受大封建主的侵凌。因此从12世纪中叶起,法国的王权开始强化。
法国统一的开端加佩王室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