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七章 中古后期的东南亚(3/4)
全国冲要之地都有缅甸驻军,施行缅甸法律和历法。人民在外族统治和重税压迫下,处境极端困苦,不断进行争取独立的斗争。1584年,纳黎萱在孟肯地方独立,屡次击败缅军,摆脱对缅甸的附庸地位。
西欧殖民者在暹罗的角逐西欧殖民者于16世纪开始侵入暹罗。葡萄牙人在占领马六甲后,于1518年遣使到阿瑜陀耶议订商约,获得在暹罗境内居住并在阿瑜陀耶等地设立商馆的权利。统治阶级为了换取葡萄牙奢侈品和西洋火炮,加紧向人民搜刮香料、苏木、象牙等,廉价出售。在暹罗与缅甸的战争中,葡王指示驻暹罗使臣:“对双方都给以帮助,并从每方取得能够运回葡萄牙的一切”。
继葡萄牙之后,荷兰和英国殖民者也侵入暹罗。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阿瑜陀耶和北大年设立商馆。1618年,英、荷之间在暹罗发生争夺殖民利益的战争。殖民者不仅通过国王掠夺财富,还以武力干涉暹罗内政。葡萄牙殖民者怂恿北大年脱离暹罗独立,荷兰则支持国王以对抗葡萄牙。17世纪中叶,葡萄牙在暹罗的势力逐渐被荷兰所驱逐,但英国又在暹罗设立商馆,荷兰极其嫉视。其时暹罗国王控制主要出口商品,以官船多艘与中国和日本通商,荷兰也很不满。当荷兰向国王拍那莱要求垄断暹罗对外贸易遭到拒绝后,遂于1664年派舰队封锁湄南河口。暹罗忍辱媾和,承认荷兰垄断兽皮出口贸易,荷侨案件只能由东印度公司审理,并保证不再雇用中国、日本和越南水手。这是暹罗和西欧殖民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7 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在暹罗的势力逐渐加强。1687年,法国以援助暹罗为借口,派兵一千四百人来暹,法国军官乘机窃取暹罗军队的指挥权。同时,在暹的法国传教士力劝国王拍那莱改奉天主教,以便操纵暹罗内政。法国使臣又向国王推荐亲法的希腊商人富尔康任对外贸易监督。富尔康公开出卖暹罗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688年,国王宠臣拉碧罗阇利用人民反法的起义,夺得王位,即位后大杀天主教徒,并驱逐欧洲殖民者出境。暹罗的统治者企图以闭关政策避免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但终不能免于沦为半殖民地。
第四节;印度尼西亚
伊斯兰教王国的建立印度尼西亚满者伯夷王朝在15世纪开始衰落,各岛伊斯兰教封建主的势力强大起来。满者伯夷王朝信仰印度教,沿海各地的封建上层分子则利用伊斯兰教反对它的统治。15世纪后期,满者伯夷国瓦解,首都于1478年被东爪哇的封建主攻陷。从此爪哇、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伊斯兰教封建主纷纷独立,建立了很多小国。其中较重要的有东爪哇的谈目、西爪哇的万丹、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和苏门答腊的阿齐。
谈目建于1478年,占有满者伯夷的本土。在苏丹特仑干诺统治时期(1521-1546年),淡目达到极盛,统治着爪哇岛的大部分。以后各封建领主之间混战,巴央地方的封建主阿弟维查雅平息内乱,接替特仑干诺的统治,建立巴央国。1582年,日惹的封建主纳巴蒂灭巴央,统一爪哇中部和东部,建立后马打蓝国,与1527年华达伊拉在西爪哇建立的万丹国相对抗。
马六甲原为满者伯夷的属国,以后独立,逐渐发展为强盛的国家,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贸易。1511年,马六甲为葡萄牙殖民者所侵占。从此葡萄牙控制海峡的航运,对往来商船强征重税。中国和印度的商人为继续和印度尼西亚通商,开始利用沿苏门答腊西海岸穿过巽他海峡的新航路。爪哇西端的万丹国和苏门答腊岛上的阿齐国正当航路要冲,因而繁荣起来。
万丹的封建主用实物租的形式迫使农民交胡椒。16世纪末,每年收获达三百万磅,卖给欧洲商人,获得巨利。当地的农村公社最早遭受破坏,贫困的农民沦为佃农和债务奴隶。封建主、高利贷者和包买商则因剥削致富。万丹港聚集了伊朗、阿拉伯,印度、缅甸和埃塞俄比亚的商人,中国商人也占重要地位。万丹成为交换南洋各国商品的中心,有坚固的工事和火炮、军舰自卫,使葡萄牙殖民者无法控制万丹和后马打蓝。
新兴的阿齐王国也很繁盛,不但包括苏门答腊西海岸的全部,并征服马来半岛的许多地方。在西方殖民者入侵时期,阿齐一直是反抗殖民侵略的主力。
西欧殖民者的入侵和荷兰的掠夺葡萄牙人东来以后,印度尼西亚成为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对象。自1511年起,葡萄牙殖民者就以马六甲为侵略印度尼西亚的基地。1512年,在摩鹿加群岛中的安汶岛设立贸易公司,控制香料贸易。1522年,利用各苏丹间的矛盾,获得独占香料贸易和在德那地修建炮台的权利。他们经常以玩具之类的廉价商品换取热带的贵重物产,并在爪哇东部地区进行奴隶买卖。
同时,西班牙殖民者也来到东方。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队到达摩鹿加群岛的帝多利岛。此后西班牙殖民者陆续侵入,在帝多利岛设立商站。西班牙利用当地各部落间的矛盾,进行挑拨,从中获利,因而能与当时占优势的葡萄牙殖民者竞争。以后西班牙得到葡萄牙的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世界通史中古时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