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大盘鸡(1/1)
农民是真的苦,长年劳作,几乎没有空闲,就这样收过赋税全家能吃饱就满足了。全家辛劳一年,攒不下几个钱。过年能做一件新衣服,吃顿白面肉饺子,就是幸福。
最底层的贫苦人,温饱问题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问题。
孙小雅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爷爷他们起早摸黑,勤勤恳恳的在地里劳作,在水田里除草,管理水肥。这几个月,孙小雅除了拿吃的食物出来,家里卖项链的钱,爷爷他们从来没有用。1800两银票和18个10两的银锭子,一直在孙小雅的空间里放着。赵管事拿来的一银票,爷爷转手就给了孙小雅,大伯和爹没有说一句埋怨的话。种地、收庄稼。好像家里没有这么多银钱一样,依然每天在地里干活。
水田里的稻子已经发黄了。因为孙小雅家地里的水稻是插秧栽种的,所以收稻子被东湾村全体人关注。村里正早早的和爷爷说了,到时候会有人来帮忙收割,然后看看收获的产量是不是有增加。
来人帮忙不用给工钱,但是中午需要管饭。伯母早早的起来发面,准备蒸馒头。孙小雅看着放在地上有伤的土豆,想着中午吃什么饭。
孙小雅进了空间。
对于这个空间,孙小雅觉得自己一直找不到窍门。说是静止的,崖下的水流着;说是动态的,放进来的东西又没有任何变化,有生命的活物还拿不进来。尤其是忽然间就有了半亩地,这几个月地也没有变化。孙小雅只能按时种小麦,玉米,黄豆,每三天收一次。空间的潭水浇地无论几次,都是三天成熟。浇外面地里的作物,只能使作物变得肥壮,不能加速。这次育苗,孙小雅全部用的空间潭水,她希望即使不能加速,只要能减少病虫害也是好的。就像给家里的水缸里加潭水一样,身体最起码不生病了,伯母和三哥这个冬天就没有犯过病。
空间里有好几袋鸡腿,孙小雅想到了挖掘时挖伤的土豆,大盘鸡拌面啊!
拿了一袋鸡腿,把地上的土地削皮,拿了一些尖椒,洋葱,芹菜。伯母和大嫂手擀了面。孙小雅用大铁锅给鸡腿焯了水,然后加红辣椒等爆,最后加入菜。
地里干活的人回来,舀了一盆菜,把煮好的面条捞入拌匀,每人一大碗,再加上黑白面混合的馒头,实在,顶饱,对下苦出力人来说,有菜、有肉、实惠。
辣椒和土豆对这些人来说是新的吃食。当他们知道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时,连连称奇,都想着明年庆阳县县令的安排。
在桓王的封地,政令通行,当官的还是为民办实事的。到时候肯定会颁布通知种子的问题。每户拿到种子,明年种植,后年自己留下种子,这样,到后年就能自给自足了。
稻谷收了,每亩近乎450斤,和村里直接用种子种植相比,多产近30斤,并且收的稻谷颗粒饱满,瘪的很少。里正立刻给爷爷说:“孙大哥,你家的稻谷明年全部留作种子。我们村里人明年也像你们家一样,提前培育种苗,到时候插秧。”
第二天,大伯去了庆阳县城,把水稻的收成说给了赵管事。详细的叙述了水稻的育苗,能提高亩产30斤,这对整个国家来说,是不敢计算的增产量。
庆阳县这个地方偏北,作物都是一年生,种冬小麦,6月中旬收麦子;4月底种稻谷;土豆和红薯也只能种一季,基本上到10月秋忙就全部结束了。
原来爷爷他们没有水田,基本上早早的就出来打短工。今年从开春开始,一直忙到现在。她们家又沾了孙夫人的光,家里的10水田和20多亩坡地不用纳税。但是已经答应里正稻谷做种子,所以大家还是忙碌了好长时间,等村里需要换种子的人家,拿粮食或者银子来换。
剩下的稻谷地窖里放不下了。爷爷让孙小雅把一部分收到了空间里,只留下5大袋稻谷放在地窖里。
不想错过《重生,只为修功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