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所谓得道(1/2)
鲁昭公二十四年
自从上次河边问礼,子丘开始跟着老聃二人行走四方,访问他国。
在路上,子丘也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问,吸引了不少人跟随。
这一年,老聃他们周游列国,到达了周都去学习周礼。老聃做过相关的职务,所以也认识周都的一些人,也就比较顺利的进入了周都。
这次,老聃心血来潮,突然想给子丘他们讲学,但是又不能表现的太明显,所以就对着子丘他们说:
“今日重回故地,心有所感,我在此开一讲学之处,为周都乃至天下有学之人答疑解惑”
过了一上午,子丘他们问都没问,只是听着别人的问题和老聃的回答。
老聃急了,连忙朝着年轻人使眼色,年轻人瞬间心领神会。
“子丘”
子丘立即应声。
年轻人接着问:
“听了这么久,你可有疑惑?不妨说出来,也好明白”
子丘如获至宝,连忙向年轻人表示感谢。
老聃在旁边,眼睛一大一小,心中无语。
子丘向老聃拱手,问道:
“刚刚听闻了其他人的想法,我也深感兴趣,所以想请教您,在何种情况之下,各宗庙的神主需要请出来呢”
年轻人瞬间无语,不是吧老板,又问丧葬礼仪?你上瘾了吧?是不是以后想专门成立一个办丧事的队伍?!!
老聃只能无奈叹口气,向他回答说:
“天子或诸侯辞世时,应当由太祝将各宗庙神主请到太祖庙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示各位祖先为国丧而聚会。等丧事办完以后,再把各宗庙的神主请回到各自的宗庙内。”
随后老聃特别强调:
“不管是迎请神主出庙还是回庙,都要有专门的仪仗队,不允许闲人窜动。”
子丘又问:
“大夫家中八到十一岁的孩子死了,可以用棺材吗?”
老聃答道:
“从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死了,应当葬在田地,而不葬于祖坟,更不能用棺材。”
子丘听完若有所思,随后又问:
“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祭祀,二是战争。如果在战争过程中父母去世,是应该停战服丧还是继续参战呢?”
老聃也答道:
“在为父母服丧的时候,按礼说是不应该打仗的。通常情况之下,一个人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而不认真服丧三年。”
子丘听完了老聃的话以后,觉得收获颇丰。
老聃看了一眼子丘,想了一想,说:
“富贵之人喜欢用金钱送人,有学问的人喜欢用言语送人,我算不上是有学问的人,但我还是送你几句话吧!”
老聃顿了一下,说道:
“孔丘,你应当知道,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把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道德高尚的人外表谦虚得像个愚人。
所以身为人家的臣子,切不可高傲,希望你能牢记!”
听了这番话,子丘顿首,然后道:
“弟子一定铭记于心!”
剩下旁边的年轻人,也学着子丘的样子,说到:
“老大威武,老大霸气!”
。。。老聃无语。。。
自从老聃在周都讲学之后,被周王室知道,又命他重新进入守藏室,成为国家行政人员。
子丘听说后,问老聃,能不能让他也进去看看,并且强烈表示:
“先生,我太想进步了”
结果就是没进去。
“我说伯阳,你为什么不让子丘来这儿啊?这里的书确实对他帮助很大”
老聃看着年轻人,淡淡说到:
“各人有缘法,自然才是真”
年轻人对于这种说法表示不服气,但也想不到反驳的话。
老聃心想,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虽然身份不明,居然也能进来。
老聃对他说:
“孔丘那个人,才智足够,但却陷入死角,希望这一路以来的经历,能对他有所改变”
老聃在看完藏书后,便和年轻人商量着离开这里,该去其他地方了。
后来老聃罢官,回到自己的家乡苦县(今河南鹿品)。
子丘听说后,带着自己的弟子前去拜访老聃。弟子叫做子路,他们想藏书于周朝,请老聃帮忙,果然不出意料,老聃又拒绝了。
老聃之所以会拒绝子丘的请求,一方面是因为周王室的藏书已经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时的他对万物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年轻人:我靠太猛了,遭不住遭不住啊~)
可是子丘对老聃的认识仍停留在过去,所以他引述六经,试图用礼法来说服老聃。
老聃不想听孔丘的长篇大论,直接说道:“你的话有些过于冗长,只要说明要点就可以了。”
子丘回答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这个人来自过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