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溢于言表(1/2)
许远山所说的开发区,位于滨江市油坊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乃至到本世纪12年之前,这里都是滨江市高档饭店聚集的豪华商业区。
只是,在十八大召开之后,这里就迅速萧条下去了。
许远山中意的那家日料店,并不在开发区的闹市中央。地理位置稍微偏僻,但很安静。
一进去,就可以看到内部陈设低调雅致,循环播放着舒缓的靡靡之音,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斯年一向不太喜欢日本人,所以很少使用日本的商品。她更不怎么吃日料。
吃日本料理需要搭配日本的清酒,斯年是真的喝不惯清酒。
那东西喝的时候没啥感觉,喝完出去一见风,人立马完蛋。
有次,斯年大学同学聚会,就喝的一种清酒。
斯年那时正年轻气盛,喝白酒,基本一个人可以喝一瓶没问题。
这清酒,当时喝着微甜,劲儿也不大。
喝完之后一出门吹了凉风,斯年就醉了,吐得七荤八素。
自从那次之后,斯年再也不喝清酒了。
斯年心想,这酒和小日子一样,招人烦。
许远山点名吃日料,斯年也不好拒绝,谁让有求于人家呢?
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到了周五约定的时间,斯年准时来到日料店。
没想到,许远山已经到了,菜都点好了。
需要解释一下,在滨江通常是请客的人点菜。
斯年请教过别人,为什么是请客的人点菜呢?
人家告诉斯年,如果你请我,我怎么好意思点贵菜?得请客的主人点菜。
你点贵菜,说明我有面,说明你给我面儿,这样才显得有诚意。
斯年纳闷地问,那我怎么知道哪道菜你喜欢吃?哪道菜你不喜欢吃啊?
人家回答,每个人的位置摆在那里呐!这点数都没有?混什么社会?
说得斯年这个郁闷啊,斯年心想,我还真没数呢。
宾主谁点菜这一点,与斯年的家乡是真地不同。
在斯年的家乡,是被请的人点菜。
因为请客的人不知道被请的人口味是什么,万一点了别人不爱吃的菜式,岂不不美?
斯年慨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
你想在一个地方生存下去,想融入这个地方的主流社会,那你就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人都在想什么?
这个地方的人思维导向如何?以什么作为追求目标?如果不了解清楚,那是真地会寸步难行的。
如果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不要说混的好,能混得活下去就知足吧。
斯年看许远山点好菜,还是很开心的。
要不每次请客吃饭时点菜,是斯年最发愁的事。
点低了,惹别人生气;点高了,又浪费,不值当的。
总之,斯年很烦点菜。
斯年笑着和许远山打招呼:“许厅,您来得太早了”
“我从路东过来,这车也太堵了,走了快一个半小时才到。”斯年接着说到。
“我下午只有一个会开,开完就没事了,就早过来些时候。”许远山微笑着,轻松地回应斯年。
“这家店来得人多,来晚了,真没地方啊。”许远山继续解释到。
斯年这时才发现,这是个榻榻米的小包间。
室内空间并不大,屋里的灯散发着那种微黄色柔和的光。
斯年一进屋,就有种困的感觉。
最关键的,还需要拖鞋上炕。
当然这里不是咱东北那种大炕。
是那种桌子立在一个坑中间,需要人拖鞋走过去把脚放在坑里。
斯年心想,还好今天穿的是灰色棉袜。
这要穿丝袜或者白袜子,就太不好了。
穿丝袜,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脚,不雅观;穿白袜子,万一袜底脏,那就丢脸了。
看着斯年站在那里有些迟疑,许远山笑着解释到:
“中式桌椅的卡包都没有了,就只好选这种包间了。”
斯年说:“没关系,很好的,我是第一次来这家店。”
“你别看这店外面很安静,每个包房都是满员的,来晚都定不到间。”许远山介绍到。
“这家店没有大厅,只有包房。”他又接着说。
这时斯年已经把包挂好,坐在许远山的对面。
这顿饭吃得还算轻松,许远山只是问着斯年的履历,感慨斯年真是年轻有为。
这么年轻,就做这么大的事,实在令人佩服。
斯年也客套地谦虚着,哪里是什么大事业,小本生意,所以万事都得亲力亲为。
斯年来之前,许远山就已经点好清酒。
分别放在两个别致的小酒壶里,然后放在一个很精致的小陶罐子里温着。
许远山这天兴致很高,总是他在提话题,斯年都是礼貌地回答。
就这么着边吃边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房地产:我做女开发商的那些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