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段重山醉卧小宏城 南文明勇救周若仙(1/5)
结婚一年后,内院正房的土炕上传出一声婴儿地啼哭声,瑞虹生下了一个女儿。白路明特意雇佣了在酒缸房做工的本村人张二楞的女人——张二嫂,来伺候瑞虹的月子。坐满了月子,跳下炕来的瑞虹,容光焕发,挺着两只饱满肥实的乳房,她完全是一个动人的少妇了。
孩子的到来,给这四合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白路明更是爱不释手,特意给女儿取名白玉珍,乳名“珍珍”,表达了对女儿的爱惜之情。随着酒缸房雇工对酿酒技术的熟练掌握,白酒产量的增加,酒在平定脑包和周围的村庄里很难售完。和妻子、岳丈商量后,白路明决定把酒拉出去与蒙古人兑换牲口。
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辽阔的大草原远连天际,放眼望去,衰草漫漫,杳无人迹,只偶尔从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吠声。白路明和段重山赶着装满酒的骡子车,领着大黄狗,行走在茫茫的草原上,他们朝着有蒙古包的地方走去。
“段大哥,你会蒙语吗?”白路明平静地问。
“前几年,我和姬掌柜也去过几趟后草地,学会了一点蒙语,但只是皮毛而已,不是很精通。”段重山回答说。
“要想和蒙古人做买卖,必须精通蒙语,不会蒙语,好比瞎子点灯——白费蜡,想办法慢慢学会它。”白路明问一本正经地说,“段大哥,酒,用蒙语怎么说?”
“爱日和。”段重山回答。
“喝酒,用蒙语怎么说?”
“爱日河乌。”
“谢谢。用蒙语怎么说?”
“巴依日赖。”……
俩人探讨着简单的蒙语,不知不觉已走出了二十多里路,来到一座硕大的蒙古包面前。蒙古包旁边,是一片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的古建筑遗址,建筑物早已无影无踪,只有那夯土筑成的城墙,破损的砖块和瓦砾,破破烂烂地裸露在秋风中……
大木轮车行走在草地的吱呀声,以及他俩的谈话声,惊动了拴在蒙古包附近的几条鞑儿狗,群狗对着他俩狂吠不止,大黄狗也呲着牙咆哮起来。喧闹声中,蒙古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身材高大,穿着蓝色蒙古袍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他们面前。那蒙古男子喝住群狗,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俩。段重山忙弯腰上前打招呼:“三白诺?”(你好?)
“三、三白诺。”(你也好)中年蒙古男子展开双臂弯腰说。
“塔乃、阿勒得尔。”(您,怎么称呼?)段重山问。
“米尼、乃仁巴特尔。”(我的名字叫巴特尔。)巴特尔回答。
“塔、哈麻斯、伊日娃来?”(您从哪里来?)巴特尔问。
“必、盖热森、伊日。”(我从家里来。)段重山回答。
“必、堂得、图斯勒胡尤?”(要我帮忙吗?)巴特尔问。
面对巴特尔的问话,段重山和白路明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情急之下,段重山急忙用手指着车上拉着的贴着“九龙潭”红纸的酒篓子,坦率地说:“爱日和、爱日和。”(酒、酒。)
望着他俩窘迫的样子,巴特尔哈哈大笑,用汉语说道:“白掌柜,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我去你的酒缸房买过酒呀,只不过你忘了而已。”白路明被问的不好意思,只是憨憨地笑着。
“贵客临门,快进屋吧。”巴特尔将他俩让进蒙古包。待他俩坐定后,一位中年蒙古妇女,给他俩端上了香喷喷的奶茶,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巴特尔随后介绍说:“这是我的妻子——乌日娜。”段重山和白路明忙欠身还礼,并用双手接过奶茶。
后晌,巴特尔宰了一只羊,煮了一锅手把肉。巴特尔的两个儿子,巴雅尔和巴图也放牧归来。晚上,在酥油灯光的照射下,五个人围坐在长桌边。巴特尔父子三人,拉起了马头琴,唱起了祝酒歌,轮流给俩人斟酒。歌词大意是:
朋友啊朋友,
请喝一碗马奶酒,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但我们心心相印,
意气相投。
让我们携起手来,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歌声远琴声悠,
一年又一秋。
雁南飞,秋草黄,
草原是我的家乡。
让我们的友情源远流长,
宛如那草原上盛开的金莲花一样,
芳香四溢,日久天长。
喝过五银碗酒后,段重山已酩酊大醉,躺在一边,拉着鼾声,呼呼入睡了。白路明还在硬撑着。巴特尔也喝的有点高,说话时舌头有点发硬:“白掌柜……你真是海量……你这个朋友可交。你拉来的酒我全要了……——咱们以物交换……牛、羊、马、骆驼你需要什么你前拉走……至于怎么换……你看的办吧,别亏了你。”
“那太谢谢巴特尔大哥了。”白路明无比激动地说。
“谢什么!能喝酒,咱们就是一家人。”巴特尔一边喝酒一边从腰间抽出一把造型精美的蒙古刀,诚挚地说,“这把蒙古刀跟随我多年,刀鞘是纯银打造而成,今天我把它赠给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塞外风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