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集庆攻防战(三)(1/2)
1352年十一月,此时离我回到常宁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发生的快,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江阴那边也传来好消息,战船已经造好十余艘,正在试航,而驾使这种大型船只,也需要配备水手划动,及掌握船帆的使用,好在这义军里面,打鱼的人不少,大家都把经验分享出来,相信很快就会成军,这将成为我的第一支水陆两用军。而只要到月底,就还会有二十余艘战船下水。
我听后非常高兴,有了这支水军,我可攻可退,不再惧怕失败。只要再给我两个月时间,我将拥有四五十条这种战船,恐怕将来在水面上可以横着走了。
那可就当真应了那句话: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正当我暗自兴奋之时,传令兵进来报:元帅,好消息!张将军遣人提前送来消息,明日午时可回常州。
“什么?”我一听不由从板凳上跳了起来,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总算盼来了。这一阵我可是提心吊胆的,这么久没有消息,我有点放心不下。这下好了,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回来了,也算是了却了我一个心事。
我让人将传令兵带来,并命人让友贵,还有我两个兄长都过来。
等众人到齐后,我对友贵说道:“你去点三千兵马,和兄长一起,让传令兵带着你们去迎一下张将军,不要出什么幺蛾子才好。
陈友贵跟着我出来也有段时间了,听到家里亲人马上就到了,也很是高兴,忙应道:“是,我这就去准备。”
陈友当和陈友直听了也很是高兴,只要人都接过来,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两人也跟着下去了。
想到明天就能见到一家老小,我心情也是难以平静,两个儿子都长挺高了吧。
我叫过传令兵来,让他命人去收拾出几间屋子,给父亲(母亲已病故)和亲戚们准备好。
现在张定边回来,我的心就安稳多了,压力一下小了许多,这一阵我让张必先与陈友贵等负责在城里及周边募兵,几人也不负重望,一个月时间,招募了近六千人,而其中自愿加入者就有四千多人,大多是逃难来此的穷苦人。由此可见,战乱年代,当真是民不聊生,能不饿死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这也是大元朝,不得民心的表现,当民不果腹时,造反是必然的,推翻当前统治是唯一办法。如果说一支两支还是偶然,但现在已是星火燎原了。
而江阴那边,我让陈友仁也派人去募兵,情况如何暂时还未可知,相信也不会差,估计三四千人也是能够招募到。
现在我的兵马总体来说也不弱了。之前两万多人,跟着我一路行来。打了不少仗,也算是支精锐了。之后募集这些现在还没经历战斗,相信不用太久,经历过血的洗礼,也会成为我的王牌。
有了这些做底子,将来发展起来也会更快。同时我手下也有了几员将领,像李明道、王明一、余椿、李才、鲁某、吴宏、五溥等。这些人在屡次作战中,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所以目前都各领一支小队。相信等以后兵力增多,这些人必将成为统领一路的将军。
历史上,原主死后,这些人全都投靠了朱元璋。可见原主虽勇猛,手下也猛将如云,但他不会带将,治国,真正忠于他的人基本上没有,除了一个张定边。
而在这里,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终于等到第二天午时,传令兵来报,张将军已经率军入城。
我听后,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步朝外走去,当我移步府门前时,正好看到远处街上一支长长的队伍朝这边行来。不到一刻钟行至近前,前面是十几辆马车,后面则是一队百姓,除了我的家族亲人外,还有上千人的队伍,这些大部分人我还是认识,都是乡里乡亲,他们拖家带口的也跟着来了。战乱年代,在哪里都不安宁,听到我现在混的好,成了一方元帅,所以跟着都来了。
看着里面不少的青壮年,我心不由一喜,这是生力军,有生力量啊。
张定边下马上前一步,朝我抱拳道:“元帅,幸不辱命!”
我走上前拍了他肩膀一下,兄弟间的情谊无需过多表达,这会永远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前面的马车,车帘被拉开,我一看,第一辆车上的正是我的父亲,他的背已显佝偻,我忙上前去搀扶。
父亲陈普才,见我要扶他,忙对我说道:“你爹我身子板还结实着,不用扶。”说完还直接从车上蹦了下来,看的我是心惊肉跳。
忙道:“您老小心点。别磕着。”
陈普才挥了下手,不满的道:“你小子现在出息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给家里写个信报个平安。”
我忙道:“这不是忙吗,一时就给忘了。咱这以后不就经常见面了嘛。”我赔着笑说道。
正在说话间,后面的车陆续掀开车帘下来了人,我一眼就看认出我的两个儿子,他们后面跟着个妇人,正是我的夫人杨氏。我紧赶两步,迎上前面,一下就抱住了他们,看了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大明陈友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