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登高(1/2)
倒了夜香,刷了恭桶,扫了院子又去挑水,回来时邱乐儿脚边放两盆菊花站在门口冲小丐笑。
张长长一觉睡到自然醒,天气渐凉他都换上薄被了,下楼看到檐下摆着两盆菊花姹紫蕊黄开的绚烂,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背上竹筐出门转转,重阳将至店里糕点飘香,摊子上花团锦簇,买了重阳糕菊花酒,两枝价值颇为可观茱萸,还有一堆瓷罐回来。
从空间拿出喧腾热乎的包子吃了三个,开始干活,先把瓷罐瓷盖洗干净放在锅里蒸煮消毒,擦干放客堂晾着,又去挑了几桶水,拿着剪刀牙刷把大闸蟹洗刷净上锅蒸,几屉熟的捡出来,添水放蟹再接着蒸,一连蒸了三回,灶房几个盆筐都放满了,张长长开始拆蟹,腿和钳剪下,打开蟹壳,蟹嘴掰掉,鳃心胃丢掉,饱满的蟹黄挖出来放一盆,蟹腿肉放一盆,碎蟹壳蟹脚放一盆。
从清晨坐到正午,熟的大闸蟹一个个被分解,三个盆里的零件越来越多。被味儿熏的一点没觉得饿,起身活动燃起两个泥炉,炭火通红放锅倒油,蟹壳蟹脚放进去小火慢熬,没一会就有香味飘出,轻轻晃动油浅浅没过蟹壳,两个锅熬蟹油,在灶房升起两缕青烟。
出来在躺椅上吃了几块重阳糕绿豆糕,还喝了碗空间的鸡头米桂花汤,过了半个时辰回去满室醇香,炉里添两块炭捞出蟹壳蟹脚,在蟹油里放入蟹黄蟹膏接着小火熬制,刚开始有小泡泡频频冒出,这是黄膏里的水分在蒸发,最后归于平静。
放入盐轻轻搅和,等到炭火熄灭锅体变温,秃黄油熬好后装到瓷罐里,油纸封系盖子盖严,七八篓蟹熬了两锅秃黄油,装了九个小罐,三罐留灶房,其余的收进空间。剩下两三篓大闸蟹回头直接蒸,倒是把鱼拿出几条趁着油锅红烧炖煮……
晚上小丐回来余香未散,张长长在灯下写写画画,看他进门指着桌上两个罐子:“我熬了秃黄油,明天你送邱家一罐,再给老曹带去一罐,碗柜里有开封的,锅里温着饭菜,我先睡了。”说完把纸笔一收,径自回了楼上。小丐去灶房挖一勺秃黄油拌在米饭里,就着炖鱼吃的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次日便是重阳佳节,赏菊吃蟹饮酒爬山,大清早小丐头上插着红果绿叶的茱萸敲隔壁的门,邱乐儿也戴着茱萸笑眯眯的开门,过了会小丐端盘糯米糖藕回来,吃了几块抱着秃黄油罐子连蹦带跳的走了。
张长长把茱萸装进荷包里,一袭素衣轻装上阵,坐船出城今日要上穹窿山,高峻挺拔是太湖东岸群峰之首,山间小道蜿蜒曲折,路上游人如织多是青年体壮,天气适宜太湖水汽湿润,原本光秃的树枝长出嫩芽,山上景象不像暮秋倒像初春。
张长长年轻敏捷,健步如飞,不到午间便登上最高石台,以手遮目俯瞰太湖,找了个清净无人的地方坐在石头上,从空间拿出纸包竹筒,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眺望远方,别人都是西看太湖东望城镇,他却远远看着北方,一言不发一口口喝着菊花酒。
等石台人渐渐多时,张长长开始往下走慢慢游览人文诸景,读书台望湖园还有道观,其中宁邦寺供有斋饭,吃了人家两碗素面,菇笋的浇头汤味绝佳,在功德箱放了一串五十文的香油钱,略逛了逛日头刚过正午,张长长就下山回城。
咸水白虾,梅菜扣肉,清蒸大闸蟹,桂花糖糯米藕,糕点一盘,干果一盘,石榴黄桃各种水果装了两盘。
等送完夕食的小丐回来,配上热气腾腾的大米饭,两人边吃边聊,说太守府的郡主喜获麟儿,这两日的鸡蛋都被府里买走了,准备染红蛋做三朝面分送亲朋邻里。乐儿跟邱爷爷今天要去虎山,刚看到门上落锁还没回来。
吃完饭收拾干净,小丐在桌边喝茶吃果子,张长长拿出两个樟木书箱,笔墨纸砚俱全,其中一个还放着三百千等启蒙书籍:“我只认识一些字,写的还像狗爬,想着找个书生来教一教,咱们两个也不考状元,但读书识字总算是明理,你觉得呢?”
小丐眼眶湿润呆愣愣的点头:“张大哥,我都听你的。”
欣慰的笑还没下去,只听敲门声起,邱乐儿雀跃的喊着:“张大叔,李小丐你们在家吗,我在寺里给你们祈了福袋。”
张长长……
素色的香囊,用蓝色丝线绣了福字,另一面是平安二字,里边放了一截桃木趋吉避凶。小丐当即戴在脖子上,张长长也把香囊系在束腰上,邱乐儿开开心心就回家了。
小丐去南营后张长长跑了一天早早上床睡觉,夜深人静,三更的梆子刚响,房顶忽然有哗啦啦脚步声过去,张长长翻了个身,没一会儿脚步声又过来,由远及近正在急行,忽然起身,顺着楼梯轻身上房,那黑影刚落屋脊,张长长突然手持短剑拦住去路。
上弦月,月光皎洁,明暗参半,一高一低两道身影相对而立,张长长看着眼前熟悉的瘦小身躯半晌无言,蒙面的身影一动不动,张长长收起短剑下了房顶回屋,听着脚步声落入隔壁,躺在床上睡意全无。
半个时辰后小丐拖沓的脚步声出现在巷子里,进院打水洗漱,进灶房找吃的,回客堂睡觉,张长长深叹一口气薄被一盖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上岸之第一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