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3章 金山银矿,干他娘的!(2/3)
百万斤银子!
“你自己觉得这合适吗?”
朱标眉头紧锁,忽而恍然,忽而又沉思,似乎是在不断理清楚这个听到的新观念。
“其实我们国家的金银矿也挺多的,但主要问题是我们这儿幅员辽阔,说好听点是地大物博,说难听点,几个金银矿之间隔了千八百里,开发其实挺麻烦的。”
只要陈家的船队能顺利抵达倭国,将岛上有金银矿的消息带回大明,那么照朱元璋这个抠门家伙的性格必然会直接抄家伙杀过去抢钱。
“凭什么不干?徐福那烂怂都能带着童男童女漂过去,朕再组建个船队又有何不可!”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一旁,本来没发言却无辜被波及的刘彻幽幽开口:
“始皇帝啊,你要是夹带了个人情绪可以直说,大家都知道你不喜商贾是从谁开始的,何必遮遮掩掩。”
“你只让百姓们把自己家的金银铜钱拿出来跟朝廷兑换宝钞,等到人家大批量要取的时候,你手里的贵金属要么拿来融了做武器,要么就做了工艺品赏赐或者自己用,百姓兑宝钞的时候朝廷爽快,结果人家要用宝钞换真金白银的时候你不肯了,谁还乐意用啊?”
“举个例子,你是朝廷,我是百姓,现在我用一百两面额的纸钞跟你换,你能拿出一百两银子给我,那这个纸钞就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只有一百两银子,却发了二百两的纸钞,我拿着这纸钞去找你换银子的时候你能拿出来吗?不能。”
不过也没人笑他,都是做皇帝的,大哥不说二哥,所有人的眼里都是一样的激动。
“商业这个问题,只要生产力上去了,商业自然也会开始发展,不管遏制不遏制都会有的,所以不要想着怎么把它按死,顺势而为好好利用,比如让商人们按照收入比例交税,收入越高税收越高,那他们跟朝廷不是互利共赢吗?”
“同学们呐,大家要相信一句话,就是步子迈大了终究会扯着蛋的,纸币这种东西好归好,也很容易就能想到,但它为什么直到宋朝才出现?因为从宋朝开始,它才真正有了可以蓬勃发展和使用的渠道,该有的时候不必朝廷发,它自己就冒出来了,强扭的瓜不会甜的。”
说了这么长一串话,宋慎好歹是说完了,咕噜噜端起保温杯就开始往喉咙里灌水。
动辄就是几十吨上百吨金子,一两千吨的银子?
“要真有本事,带人去把倭国这个岛给拿下来,上面的金银铜矿都是你们的,爱挖多少挖多少,想怎么炼就怎么炼,只要手里有了足够的金银,你们想发纸币那不是轻轻松松的吗?”
嬴政声音甚至都有点嘶哑了:
“在宋朝,商业已经逐渐发展,商人之间进行大宗贸易时使用交子,拿到后再去兑换成金银,这是因为他们有需要。而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在大秦,商人地位极其低下,纸币几乎没有生存土壤。”
“至于金矿,来,北海道的鸿之舞金矿,五六十年累计出产七十吨黄金,一千二百吨白银。”
干他娘的,凭什么一个区区岛国上能有那么多的金银?!
一百吨金子,换算下就是足足二十万斤金子。
“先生,那您可以讲讲为什么元末乱世时,那些物价都涨的离谱吗?我虽出生于至正年间,但当时年纪太小,只是听说过,却不知这里头跟蒙元的纸钞还有干系。”
“跟大家科普一下,一吨就是两千斤,每个朝代的斤两有差异,大差不差理解一下就行。”
真正能抱有期待的,还得是现实里的陈国瑞和陈标。
“菱刈金矿,鹿儿岛北部,开采了二百五十吨黄金,这还没开采完呢。”
但凡长了耳朵的都能听出来,刘彻方才说的那个“谁”指的是吕不韦,这确实是有点太冒犯了,尤其在嬴政当面的情况下。
但宋慎一盆凉水泼了回去:
“大秦的情况,依我看其实并不适用纸币发行。”
“我说的只是倭国岛上前三名的金银矿藏,其余的还有,大差不差,这几个最好开采。”
“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是反着来的,我说得足够清楚了吗?”
嬴政这会儿连纸都没有,更别说纸币了。好在先前考试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他当时就深刻感觉到了纸张的便携性,如今发现这玩意儿居然还能当钱使,自然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就把造纸术给薅回家去!
如果真如宋慎所言,那么大明宝钞最后废掉……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先是元朝吏治腐败,导致朝廷需要印发更多的纸钞来弥补亏空,超发滥发,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加上其他各种各样诸如天灾等因素,这才导致了战乱和元朝灭亡。”
“不只是在秦朝,就是汉武帝那个时候也一样,你们对商人很仇视,竭力打压,甚至将商人作为血包,财政吃紧的时候就宰一个充充国库,就这种环境,哪里还有什么商业发展,哪里还需要纸钞?小宗贸易直接用贵金属就得了呗。”
刘彻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可他一直是个唯我独尊的性子,小时候是个小霸王,三十岁的年纪也是个中霸王,哪里会跟人道歉,更何况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