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五毒蛊虫(1/2)
“看茶。”他对着一旁的弟子吩咐道。
“是。”
许方这些天显然已经累坏了,他看看秦昊,秦昊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心里一阵无语,又转头看看袁彬,袁彬竟还炫耀似的和他眨了眨眼睛。
他念叨:“人才啊,袁师弟真是个人才!”说得袁彬脸一下子就红了。
“师兄过奖,过奖。”
“许先生你说‘巫蛊之术’既是医术,诸多记载中又怎么会有取出毒虫祛蛊成功的铁证?”
“这个其实不难解释,以往人们对于医学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一些发作时病症较为恐怖的疾病,难究病因,因此人们把其归咎于蛊,认为是中了蛊毒。”
“认为‘蛊’只是一种毒虫,伴随着诅咒。受放蛊之人操纵,深入被害之人体内,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拿一种最简单的蛊来举例。这种‘蛊’多见于稚童之中,早期为: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中期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偶显荨麻与皮肤瘙痒、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并伴有恶心呕吐现象。并且这种‘蛊’我们都中过。”
老倌儿听完若有所思,有印象又一下子想不起来。
“不知许先生所说的是何种‘蛊’,在下愚钝还请明示?”
“此‘蛊’非彼‘蛊’,现在这个病症叫:‘蛔虫寄生’,不过是十分常见的病症。”
“人蛔虫是蛔虫科蛔虫属动物。长圆柱状,中间稍粗,头尾两端较细,长15~35厘米。活体呈淡红,死后呈苍白色。寄生于人体小肠内。”
“随食物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孵幼虫于十二指肠,幼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液经肝、心、肺,然后经气管至咽部,再被吞噬经食道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定居发育成成虫。”
“古代医籍将其统称为‘白虫’或‘寸白虫’。不论是《金匮要略》还是《诸病源候论》皆有详细记载 。”
“只需服以萹蓄并可治愈。现在就更方便,按个人所需服用丙硫咪唑、噻嘧啶、甲苯咪唑或左旋咪唑、哌嗪就可以。”
“前辈既然知道‘蛊毒’,想必自然也听说过大蒜可以祛简单的蛊毒。之所以说大蒜可以驱邪避蛊,是因为大蒜里面含有硫化物和抗生素,吃了以后对于消化系统中的寄生虫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虽然我不知道过去克制五毒教蛊毒的方法,但克制蛔虫不外乎酸、热、活性炭。所以体内杀虫自然是要服药之后,由大便把虫排出体外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之所以有‘巫蛊之术’被祛除的证明,不过是因为有些行医者瞒骗求医者,说剧毒蛊虫被祛除好多收点银子。”
“况且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教,远比放放蛊毒要厉害得多。”
“有一说一,虽然有不诡者,但那是少数。更有甚者收集蛔虫之卵投放在他人身上,让人感染寄生虫也是有的。不过这种方式自己多半也会感染,没深仇大恨也没必要这么做。所以吧,说来说去这蛊毒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种治疗手段罢了。”
“原来如此。”老医倌儿显出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受教了。我虽立志勤学医道,如今却是不究根本固步自封。今日得先生指点迷津之恩,无以为报、请受我一拜。”
许方一听想:“这老头是不是疯了,还要给自己磕一个,也不管别人能不能消受。”
老医倌说毕并伸腰作揖,许方连忙拖住他的手,这才没让他磕下去。
眼看时机已经成熟,许方接着说:“正所谓言教不如行教,今日我就亲自示范前辈您看如何。”
“能瞻高超医术,乃是我之幸事,自然是求之不得。先生需要什么药材尽管吩咐,我这就派人取来。”
“那就有劳前辈了。”许方走到案桌上拿起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了几味药交给老倌儿,他看了看。
他念道:“骨碎补、桑枝、生黄芪、当归尾.”
随后捋了捋他的山羊胡,沉默良久。
“许先生这上面的不过是常见药材。不过活水蛭拿来干吗,就算入药也应该用干水蛭吧。这么平常的活络化瘀药方真的能行吗?看得出来老倌儿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前辈且拿来便是,我还需要一副银针,一钱麻沸散。”
“快去给先生取来。”
老医倌儿没再说什么,吩咐一旁弟子。他把方子递给一个弟子,那女弟子接下后就立即走了。没过一会儿便端着托盘回来,托盘里是许方所要的东西。
她把托盘放在桌子上,又毕恭毕敬地问道:“先生、师叔,五长老问是否需要‘源火’?”
对对对,这倒是我失误了。许先生,若是用上‘源火’能够避免感染。
“你快拿我的令牌再去取一趟。”
“多谢前辈好意,不过‘源火’历来珍贵,实在不好意思讨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愧门:六合现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