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逼退(1/2)
赵佶听了这话更高兴了,便命他选择个日子显示一下手段。
几天之后,林灵素在宫中作法祈雨,果然就传来隆隆的雷声,过了一会儿雨从天而降。
此后又预报了几次天气,也全都挺准的。
赵佶从此坚信林灵素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于是赐号“通真大灵先生”,并给了他很多的赏赐。
后来又封他为“通真达灵玄妙先生",授予中大夫与冲和殿侍晨官职。
赵佶想既然我是玉皇大帝的儿子,这事儿一定要让天下人知道。
至于怎样宣传,赵氏祖先已有成功经验,照搬就是了。
于是他模仿真宗赵恒的做法,亲自导演封神大戏。
他手捧着玉册、玉宝,来到玉清和阳宫,隆重地举行封神的仪式,给玉帝上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
仪式结束以后,下诏宣布大赦天下,并命令全国凡是山川秀美的地方,都要建造神霄宫,用来供奉玉皇大帝的圣像。
继而又建道学,培养道官。
他还亲自注释《道德经》,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学校,并将道教作为钦定的考试内容。
赵佶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国掀起了崇奉道教的热潮。
而当今皇帝就是玉皇大帝的长子的说法,也很快就在全国传开了。
同年四月,“道”迷心窍的赵佶又向道篆院发了一道密诏,令道篆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
这道篆院是全国道教的最高管理机构,道篆院官员得到圣旨,立即照此办理,上表册立赵佶为“教主道君皇帝”,百官一齐称贺。
就这样,赵佶成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集天帝、人君、教主为一体的超级皇帝。
既然皇帝是教主,大臣也要有道教名号,不久,蔡京、童贯等大臣都兼任了道教的官职。
朝廷提拔侍从以上官员,必须要先由道士算卦,推算他的五行休咎,然后再能正式任命,道教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朝野上下,谈神说道的风气盛极一时。
后来金国大军兵临汴京城下,一些大臣还相信道士郭京“施六甲之法,可以生擒金二帅”的鬼话。
按郭京要求,招募了7777个人,由郭京率领着出城迎敌。
结果可以想象,这些乌合之众一遇到金兵就被击溃,被金军趁势杀进汴梁城。
众人听了张叔夜的话,稍微镇定了下来。
张叔夜说道:“就地扎营,等待河水结冰时再行渡河。”
就在这时,佟佟佟的鼓声从对岸传来,似万马奔腾,又似春雷滚滚,带着滔天的气势拔山倒地而来。
随着鼓声,一队队身披红色铠甲的士兵出现在对岸的高地上、山坡旁,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的向河边走来,好似天兵下凡。
原来霍去病想着用大炮把冰面给炸碎。
宋军知道自己这边有防备就可能撤了,没想到宋军不仅是不见黄河心不死,而且是见了黄河心也不死,打算继续等待结冰后渡河。
这哪行呀?
不耽误我的行程吗?
所以果断下令让身后的两万大汉精锐步兵出来。
张叔夜目瞪口呆的看着对岸步伐整齐、煞气逼人的军队,不由得眼前一亮。
精锐,绝对是百战精锐。
再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那脸带惊恐的军队,心里不禁一叹。
他知道自己所带的军队是大宋的厢军。
平时主要负责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路建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侍卫官员等。
平时不怎么训练,更没有上过战场,这要对上对岸的精锐,那还不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想到这,下令道:“撤,回潼关。”
霍去病看了看怆惶撤退的宋军,笑了笑,对身旁的曹纯说道:“曹子和,我给你留下4万精锐步兵和1万虎骑,把潼关和风陵渡口给主公守住,绝对不能让宋军踏入关中一步。”
曹纯马上拱手说道:“请大帅放心,如果有一名宋军踏入关中,我曹子和提头来见。”
霍去病笑道:“好,曹将军的能力我是认可的,但张叔夜是个有能力的人,不可大意,小心张叔夜的阴谋诡计。”
曹纯说道:“诺,我会小心的。”
夜间寅时,霍去病带领2万大汉龙骑1万豹骑共3万轻骑兵,借着星光渡过黄河,向汴梁出发。
张所带领河东西路兵马10万出临县,沿无定河北上,攻打米脂寨后,来到了银州城下。
银州城虽然不大,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张所已经被挡在城下整整三天。
三天内张所指挥宋军攻打了无数次,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哪怕是有一个爬上城头的都没有。张所都有点绝望了。
卫青站在城头上心里不由得腹诽,自己打了两辈子仗,还没见过打仗怕伤着敌人的;
但他腹诽归腹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灭亡一百多年后,大周称霸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