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0章 辽东方略(1/1)
果不其然,内阁大臣兼户部尚书倪元璐说道:“孙阁老说的很对,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我大明真没这么多钱呀?户部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余万两。
天启三年时光辽东每年军费就达到600万两,已经超过了政府全年的正常开支数额,到现在更是达到了1000多万两,多出来的银子从哪里来?
只能从老百姓口中抠出来,每年加辽饷,朝廷加一分,地方就敢给你加两分,甚至三分,最终还是老百姓默默忍受了。
如果忍受不下去了呢?
只有造反一条路走。
不造反活不下去,造反可能活下去,甚至可能封妻荫子。
这还用选吗?
这也是现在流民这么多的原因,如果再这样下去,不用建虏打过来,老百姓就会把大明给灭了。”
柴峰看倪元璐开了炮,笑着说道:“对,大家都要这样,有啥说啥,不要藏着掖着,把问题摆出来,大家来解决。”
孙承宗听完后,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最终叹息一声,闭口不言。
孙承宗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他知道倪元璐说的是对的,这也是他堡垒战术最核心的问题,拿钱砸人。
当年大宋用这套战术对付西夏能成功,是因为大宋富的流油。
但大明从来就没有富裕过,加上这两年内忧外患不断,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他不说,坐在旁边的袁崇焕却坐不住了,这整个辽东的方略不光是老师孙承宗的心血,更是自己的心血,为了这个方略自己不惜杀死毛文龙,怎么能容忍他人说三道四,内阁大臣也不行?
袁蛮子那可是火爆脾气,于是忍不住说道:“倪阁老此言差矣,如果没有关宁防线,建虏早打到北京城了,即使花的钱多了点,那也是值得的。
关宁铁骑每天都要面对建虏,给他们发点银子怎么了?
关宁铁骑保护他们不被建虏屠杀,让他们交点辽饷怎么了?
倪大人,不能让保家卫国的人流血又流泪呀?”
倪元璐一怔,他想到孙承宗会反驳他,但没想到孙承宗没说啥,袁崇焕却站了出来,难道这半年的牢狱之灾没让他的脾气降一降?
大声呵斥道:“袁蛮子,不要胡搅蛮缠,关宁铁骑保家卫国当然要发响,受到他们保护的也该交税,支持关宁铁骑保家卫国。
但我所的是这个问题吗?
我说的是你的辽东方略不和时宜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非得采用这个最耗费银子的呢?
军事我不懂,但我为户部尚书,我知道再这样下去,大明会被拖垮。”
袁崇焕还想再说什么,孙承宗一眼瞪过来,气愤愤的坐在哪里,不在吱声。
气氛一时冷了下来,良久,内阁大臣兵部尚书陈奇瑜朗声说道:“臣认为孙阁老、袁都督的辽东方略在天启时期是对的,符合当时的实际。
但随着堡垒越建越多,需要的物资越多,需要的兵力也越来越多。
短短六年,关宁军已经从五万暴涨到十四万,期间更是战死十几万,再过六年呢?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经费,一方面是每况愈下的财政状况,很明显以前的辽东方略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了,必须做出改变了,我想这也是陛下组织我们前来的目的所在。”
“不错,陈阁老深得实事求是的精髓,任何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现在的问题,会犯错误的,以前的辽东方略是时候改变了。”
柴峰忍不住点评了陈奇瑜两句,说完以后示意陈奇瑜继续说。
陈奇瑜得到了柴峰的肯定,心里就有了谱,接着说道:“微臣这几天查了辽东的一些资料,认为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辽东方略很符合现在我大明的实际,他提出了一个“三方布置”的方案。
即:“增登莱、津门兵,而重兵屯山海关,待各镇兵马大集,登、莱策应齐备,然后三方大举进兵”。
所谓“三方”,分别是登莱、天津和山海关。”
袁可立接过话说道:“应该是四方,还要加上一个东江镇。”
陈奇瑜笑着说道:“袁老说的对,必须加上东江镇,有了东江镇我大明就能牢牢把握住战争主动权,东江镇太重要了。”
不想错过《灭亡一百多年后,大周称霸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