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二章 视察国子监(1/2)
“真是气派呀!”话音刚落,朱元璋率领着一众官员走进气派恢宏的国子监,太子朱标、李善长和杨宪等人紧随其后。
李善长器宇轩昂走在朱元璋和朱标身后,虽然自己已经很久未曾理政,但自己仍是中书省左丞相,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南京城的国子监作为明朝教育管理机构,经过重新修整,焕然一新,由三进院落组成,占地近百亩,楼阁林立,分外宽敞明亮。
“学子们在这里头舞文弄墨有如坐在龙宫里呀。”朱元璋望着气势磅礴的聚贤堂感慨道。
“父皇所言甚是!”朱标在一旁回应道,“寒窗十年苦,功成天下知,学子们一旦金榜题名,那就跃升龙门了!”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也是寒门士子跻身于上层官僚集团的不二选择。
一旦科举高中及第,不但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如可以免除徭役、享受官府的供给,而且可以给家族争脸。
朱标知道,有无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一遍一遍地应试,只是想要博取个功名。
“咱进去瞅瞅!”朱元璋率先进入集贤堂前面的院落,众人随后跟上。
朱元璋一边走一边侧身向朱标问道:“标儿,咱的恩科事项进行如何了?”
朱标应道:“禀父皇,恩科大试的日期、考生的数量、以及朝廷预备的粮米路费,也都颁知各省了。”
这次的恩科考试,大明朝廷展示出了满满的诚意,因考虑到有些考生家中贫穷,因此特地命令各省给家境贫困的士子发放米粮路费,让其可以前往南京参加恩科。
这放在元朝,是不敢奢求的!
“好啊。”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大喜道,“恩科总监之职你们考虑的如何了?”
朱标瞥了一眼镇定自若的李善长,顿了顿,才说道:“礼部举荐刘伯温,中书省的意见是大学士宋濂。”
李善长听到太子朱标的人选后,脸立即拉了下来,阴沉着脸站在原地,脖子拧着,上嘴唇强压着下嘴唇。
李善长万万没想到自己不在中书省的这段时间,中书省已然变了天。
首届恩科可是算的上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事了,因此恩科总监的人选更是许多人艳羡的香饽饽。
而现在太子已经敲定了刘伯温和宋濂作为恩科总监的人选。刘宋二人不但是自己的政敌,而且二人同属于浙东党。
李善长怎能不知道,这届恩科考中的士子将会纷纷投入到主考官的门下,成为其门生。
如果一旦让刘宋二人彻底掌控了恩科考试选拔,那对于淮西党则是致命的打击。
李善长索性也不伪装隐忍了,直接将一张臭脸和满脸的不忿都摆在明面。
而朱元璋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扭头看向李善长,询问道:“善长啊!咱听说您在前朝京试之时,可是名落孙山呀。”
李善长听到陛下当着众人的面挖出自己的黑历史,登时脸更黑了,尴尬地说道:“是,不过臣当年并不太看重元廷举办的恩科,他们懂什么啊?”
朱标则一脸不屑地看着侃侃而谈的李善长,心中暗想道:“李善长你难道不是因为学识不够考不上才投奔老朱吗?”
“如果你李善长考上了元朝的举人,估计就成为老朱的敌人了吧!”
“更何况你李善长自从投奔老朱后,做的是掌书记,属于机要秘书,自从刘伯温来之后,你李善长就主管后勤供应了,成了运输大队长了。”
“还好意思说自己不屑于考,根本就是考不上。”
与朱标不同,朱元璋则抚着李善长的肩膀,宽慰道:“对对对,当时元朝朝廷昏聩,考官有眼无珠,没有看到先生之大才呀!”
朱标也是佩服,向老朱投去一抹敬佩的目光,老朱安慰人是真有一套呀!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当着众人的面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台阶下,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朱元璋随后对着李善长大声说道:“这样吧,咱大明的首届恩科的大试总监之职,就请先生出任,你看如何呀?”
李善长听到陛下让自己出任恩科总监后,心中一震,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臣当年连进士都没考上,合适吗?”
朱标看着李善长这副欲拒还迎的模样,十分生嫌,索性将头扭到了一边。
万幸今日御史中丞刘伯温尚未前来,如果高材生刘伯温来了,还不把你李善长毙的满地找牙!
朱元璋则一点都不在乎李善长的推辞,继续朗声说道:“再合适不过了,咱哪,就让天下学子们好好地看看,在前朝连一个进士都没考上的人,在咱新朝就能统筹大试恩科,这也是翻天覆地之变化呀!”
随后传来了朱元璋爽朗的笑声。
但朱元璋的笑声在李善长听来却格外刺耳,陛下莫不是骂我?
李善长在短短几个瞬间脸红一阵、白一阵、黑一阵,脸仿佛成了大染缸。但还是强颜欢笑,赔着笑脸看向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朱标:史上最稳健太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