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债务越还越多(1/2)
康熙指着李德全搬过来的厚厚一沓书道:“这是南怀仁所作的《穷理学》。当年他教朕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朕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南怀仁向朕对比西汉两学之差异,陈述西学经要,朕才恍然大悟。后来他把自己对汉学与西学的对比认识,写成了这套《穷理学》。”
康熙翻开书,念道:“尝观二十一史所载……古今各学之名公凡论,诸学之粹精纯贵,皆谓穷理学为百学之宗。……如兵工医律量度等学,若无理推之法,则必浮泛而不能为精确之艺。”
南怀仁所说的这个“理推之法”,就是以欧几里得几何学为代表的逻辑演绎方法。他自创的这个“穷理学”,将逻辑视为诸学之根基,为了让中国人更易于接受,还将儒家二程的“格物穷理”作为理论基础。
可惜除了康熙,没人感兴趣。因里面有涉及天文历法计算的古代皇家专属秘学,老康熙也无意公开此书,只放在书架上积灰。
康熙道:“这套南怀仁的《穷理学》,算是西洋之道的入门书,里面也没有洋人神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作为翻译科的参考书。刊印前,把里面关于历法计算的内容删掉。”
老三虽然不太懂,但急忙答应。
“对,算学也放进去一起考。数学穷万物之理,实乃格物致知之要务也。梅瑴成已经奉命在编《数理精蕴》,欲融中西算学于一体,书成之后,也可以作为参考书。”康熙又补充了一句。
老三更愁了,没完了这是。文字翻译还没弄明白,加上个哲学,现在又加上个算学。
康熙却仿佛打开了思路,兴奋的说道:“不光文举,武举也能考算学。比如这个炮弹加速度,洋人就研究的很好。这个‘加速度’和之前的‘中速度’比,是极大进步,洋人花了两百多年才搞明白……”
眼见康熙开始聊起前沿算学,老三和老八一个字都听不懂,啥啥啥,这说得都是啥。两人面面相觑,老八一脸苦笑,老三身子一松,两手一摊,表示自己是彻底没辄了。
康熙说了一会儿,也觉得有些唐突,笑道:“朕自小就痴迷西洋算学,还亲自把方程里面的内容翻译成“元”“次”“解”。南怀仁也觉得朕翻译的甚是贴切。可惜后来政事繁杂……唉,除了老九,你们也没人喜欢。”
听到康熙提起老九,老八黑漆漆的眸子精光一闪。
康熙接着道:“还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这些书先刊印出来,给每个汉军旗佐领发一份,许汉军旗传阅抄写。第一次考试不能太难,你不光列出参考书,还要给出参考题。”
康熙对已经一脸懵逼的老三道:“这些琐碎的事情朕就不一一说了,汉人最会考试。虽然内容不同,但形式是一样的。你回去找那些文人商量去。
朕给考试定个大方向,叫‘两个结合’:文举是要把汉人文化与洋人文化结合,武举是要把八旗尚武精神与西洋火器技术结合。你就照着这个方向去做。”
老三抱着最后的希望,试探问道:“这样是不是太为难那些汉军旗了?”
康熙瞥了眼老三,哼了一声,道:“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做。读书也一样,只要是能当官的学问,你还担心没人学?
朕反复强调要降低难度,已经很体谅他们了。赶紧布置下去,明年朕准备开恩科,这次恩科,汉军旗考试,就按照改革后的来。就先这样,你跪安吧。”
老三只好领命,带着厚厚一摞书离开。心里叹道:还不如不来请示呢,越请示工作越难办。
康熙看着剩下的喜气洋洋的老八,开口道:“老九的信,朕收到了,你也收到了吧。”
老八笑道:“是,他也给儿臣来信了。九弟虽在千里之外,仍记挂着皇阿玛,心忧社稷,不忘戴罪立功。此次带领扬州盐商,向朝廷捐款一百万,以资国库,儿臣也倍觉欣慰。”
康熙却脸色一沉,冷冷说道:“戴罪立功?戴罪是真,立功从何谈起?他本就欠着国库上千万两,如今拿出这一百万,就想请功?
还有跟着他南下的戴罪官员,胤禟纵容他们招摇过市,沿途弄得是官怒民怨。这都是各地官员参奏他们的奏疏。他就拿这些来请功?”
听到康熙话风不对,老八急忙起身跪下:“九弟不敢请功,是儿臣妄语。请皇阿玛恕罪。”
康熙坐在炕上,也不言语,只静静盯着跪在地上的老八。老八早已喜气全无,心越来越沉,两只手捏得紧紧的,全是冷汗。深感度日如年。
也不知过了多久,康熙的声音幽幽传来:“恕罪?朕已经给过他一次机会了。朕让他南下去广州,他为何在扬州逗留?朕让他经营海贸,他为何不足海路,偏走运河?”
老八叩头道:“九弟性子浮躁,此次办差确有疏漏,儿臣也有失察之责,请皇阿玛责罚。但儿臣等对皇阿玛的忠孝赤诚之心,天地可鉴。”
“忠孝赤诚?”康熙都气笑了:“他收上来多少银子?你以为朕不知道?居然还有脸在折子里说什么‘为解君父忧,敢辞一身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搅浑大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