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从天而降的秘籍(1/2)
老十看着才出去半天,就灰头土脸回来的宋君,一边吃着锅子,一边笑道:“你的同伴呢?不焦急、不惊慌啦?”
宋君一脸讪讪,无言以对。
老十指着宋君后面的人道:“正好,老十四迫不及待要接你过去。你跟他的人走吧。”
宋君一大早出去,还没吃饭,闻到锅子飘来的阵阵香气,偷偷咽了咽口水。转身跟老十四的人走了。
宋君的小动作被老十发现了,老十从锅子里夹起满满一筷头涮羊肉,蘸着芝麻酱,吃得更香了。
老十四的亲兵富庆带着宋君出了府,钻进了外面等候的一辆马车。富庆递给他几个烧饼,道:“吃吧,这一路长着呢。”说完拍了拍马车内壁。车夫鞭子一甩,马车缓缓起步,向城外驶去。
听着外面吱吱扭扭的车轮声,宋君想到接下来要去面对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要去圆一个弥天大谎,他只能再次祈祷上帝,看在自己宁可奔赴黑暗的未知,也不愿坐受异端蛊惑的份儿上,请再给自己这只迷途的羔羊一些指引。
一路摇摇晃晃,也不知走了多久,从马车里出来时天都黑了。车夫对他们二人道:“这里是铁匠营,错过这里,今晚就找不到借宿的地方了。我们明天一早出发,下午就能到密云大营了。”
铁匠营前明就有了,是朝廷召集铁匠组成的一个工匠营。到了清代,继续沿用这个编制。铁匠营不但打造常规的冷兵器,也造枪造炮,是京城三个铸炮所之一。
工匠管理不那么严格,都携家带口的,慢慢这里就从一个营地变成一个村落。村子也叫铁匠营。
富庆点头答应下来,带着车夫和宋君直奔村子里最大的宅子——村长家,去那里借宿一晚。
因富庆军官的身份,又大方的给足了银两,村长招呼的十分热情。老村长六十多岁了,家里也经常接待过来视察的朝廷小官儿,轻车熟路的把他们安排在西厢房的两间屋子里。
宋君和富庆住的,应该是村长儿子的屋子,桌子上还摆着小孙子三百诗的开蒙书和摹字的窗课。富庆军旅之人,没那么多讲究,把门从里面一插,合衣躺下就睡,不一会儿就打起了鼾。
宋君心里有事,睡不着,好奇的打量着房间。借着油灯,他突然发现开蒙书下面还垫着几本书,取出来,都是些杂书,书页泛黄,少说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其中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他——《西法神机》,作者是孙元化。有意思,宋君想,这应该是研究西洋技法的。
他翻开书页,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辨读,第一句话就把他吸引住了:“首论铸炮,次论制药,后论命中之由,并绘图式。是书得之于西人,大要根于算法。”
“根于算法”这句话让宋君连连点头,他虽然没摸过枪、没打过仗,更没参与过火器制作,但他学过数学啊。他的数学功底虽然不及那几位“国王数学家”,但经受过系统教育,又有过丰富的天文历法实操经验,勉强能够摸到同时代第一梯队的边。
他第一次见到能站在数学的高度,而不是纯粹技术层面来阐述西洋“奇巧淫工”的图书,简直如获至宝,欣喜若狂,立刻沉醉进去。书里还有几十幅火炮鸟枪的设计图,有图的这几页,已经被翻得卷边了,而记录原理的那些书页,则平整如新,明显很少翻阅。
宋君略过具体设计,单看原理分析阐述部分,他总结认为,作者的核心观点有三个:
其一,研究火器必须明理识性。制造火器和弹药时,必须“推物理之妙”,合事物之性。比如制造枪炮要求使用质理最精的铜铁,如若错用质理粗疏的铜铁,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出不来,但只要使用猛烈的火药一试,炮管就会炸裂。在配置火药时,必须要了解硝、硫、炭三物之性理,否则配置不出性能良好的火药。精于理者不但能了解铳车弹药的特性,而且能够进行制造。
其二,制造火器必须知数懂法。如果制造火铳不按规定的长短和厚薄,那么火铳不能不能命中,还会发生横颠倒坐及崩溃炸裂等事故,造成自伤的危险。如果配置火药不按照规定分量进行配比,那么火药就不能摧坚破锐。如果发射者不了解火炮的射程、不识众寡之用,不掌握时机,不计算时间,就会发生敌未至而弹已射完,或敌已至而弹未发,给敌人乘隙而入的机会。
其三,使用火器必须注重实验。比如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倍数,设计火炮和炮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弹重与装药量、射程与射角的关系等。
最重要的是,里面还重点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射击学的弹道轨道问题。作者注意到,弹丸射出炮膛在空中飞行时,并非直线飞行,而是“全用其直势,亦用其曲势,曲势过半,不能杀人矣”;二是冲击波问题。炮手发射火炮时,“铳气出口,空气相激,气之动也最捷,故山谷皆答,其近而裂者,则能排墙,能撼石。”
宋君翻找了一下成书的时间,最后在页角找到几个“崇祯五年著”的小字。崇祯五年,宋君飞快换算出是1632年,70多年前的书。
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搅浑大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