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 我在现世觅长生 > 第30章 葫芦模型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章 葫芦模型(1/2)

目录
好书推荐:

罗浩伸手接过一瞧。

这几份材料都是图文兼备。

图片均是彩色打印,可以看出典籍出处的原始样貌。

文字则是梳理出来的典籍内容,也可以见到一些红笔标注。

“在搜集材料时,我们都是尽量寻找到文献来源的原始样貌。

这里面有古代珍藏的纸本,有出土的竹简帛书,也有青铜铭文。

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旁边有译注可以参考。”

安安提醒道。

罗浩点头道谢,拿起书稿细细研读。

首先是一份出土的黑色竹简。

竹简上的文字不甚清晰,罗浩直接看起旁边的文稿和译注: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

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强为之说曰:

芴乎芒乎,中有象乎;芒乎芴乎,中有物乎。窅乎冥乎,中有精乎。

致信究情,复返无貌,不能为人业。”

“......”

嘶!

罗浩看完这几份书稿,心中越发激动。

“窅乎冥乎,中有精乎”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类似这般的字句,真的是一下子直挺挺地戳在他的兴奋点上。

这些材料看下来,罗浩心中还是泛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正想开口说点什么,突然觉得一阵口干舌燥,拿起桌上给客人准备的茶水,灌了一大口。

难道眼前这两位也是修行者?

他稍稍平复了心情,觉得贸贸然就此追问眼前人是否有在修行,到底不太妥当。

王易伯见到罗浩看完了材料,问道:

“怎么样?可有收获?”

见罗浩似乎仍在组织语言,王易伯笑了笑,继续说了下去:

“我们所说的上古先秦时代,指的是夏国在秦朝开始建立大一统国家之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先民开始在这片天地中繁衍生息,到始皇帝扫六合,一统宇内为止。

那是一段文明的奠基时期,决定了人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和文化。

从遗存的典籍以及出土资料来看,上古先秦之时的大夏先民,对于这片天地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备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观”。

小罗,你刚才其实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上古之人如何看待所处的这片天地?

其实,我个人觉得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角度来切入。

一个角度是俗世观念对天地和社会的认知模型,另一个角度则是超脱凡俗的认知模型。

这两个认知模型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然后逐渐产生分野。

俗世观念中的认知模型随着先秦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演化,逐渐成为了主流,影响了历朝历代中人们对于这片天地和社会的看法。

当然,超脱凡俗的认识模型也在一直发展,不过更像是一道历史长河中的潜流,一直潜藏在幽深的水面之下。

虽然在历朝历代都曾泛起过数朵浪花,不过探寻这条道路的仍属少数。”

说着,王易伯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白板前,拿起黑色马克笔,手指划动,画出了流畅的黑色线条。

待成型了,罗浩才明白王易伯画的原来是一个上窄下宽的葫芦状事物。

见罗浩盯着那个葫芦图案略带不解,安安开口解释,显然已经不是第一回见到:

“这是教授总结出来的葫芦模型,这个模型便是俗世观念中的认知模型的具象化,代表的是在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建制下,人们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所处的社会和天地的。

这是教授新写的一篇论文里面的研究成果,马上就要发表了。”

“不错,这个葫芦便是我所认为的俗世观念模型。”

见王易伯已经画好,安安就不再多说,和罗浩一起听王易伯的讲解。

罗浩看到成型的葫芦图案,总体形状酷似阿拉伯数字“8”,像是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连接在一起,上头小,下部大,中间细。

上头较小的圆形在正上方开了一个小口,形似葫芦嘴儿。

下部较大的圆形在左右两侧各开了一个口子,倒是不知其意。

“在俗世观念下,古人所认为的人与社会和天地的关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

这种看法和理念,完成的是自上而下的建构。

我们先来看最上方敞开的葫芦嘴儿,我在这里写着“天子”,在古代,人主被称为“天子”,乃天命所归,被视为上天的代言人,代天牧民。

只有天子才有沟通天地的身份和能力,也是人与天地最核心的链接点。

后来,围绕天子而产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现世觅长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