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章 稣美尔文明(二)(2/3)
王朝史称“黑暗时代”,留下的史料极少,我们难以了解当时的饮食情况。此后,苏美尔人重新夺回了对两河流域南部的控制权,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人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又称“新苏美尔时期”,历经乌尔那穆、舒勒吉、阿马尔辛、舒辛、伊比辛五位国王,共计108年。这一时期的大量经济和行政管理类文献,是研究苏美尔人饮食结构的主要材料。其中,王室贡物调拨中心出土泥板档案上万块,主要反映了社会上层的饮食情况。
第二任国王舒勒吉在其统治的第38年,建立了王室贡物调拨中心(位于今德莱海姆),主要负责接收和管理各地贡献给王室的礼物、神庙牺牲、赋税及战利品(以牲畜为主),并在神庙的祭祀活动、王室的日常开销、外事活动、士兵和官员的俸禄中,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再分配。贡入的牲畜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育肥的牛羊或肉质鲜嫩的羔羊为最高等级,通常献祭给神庙,供王室成员及外国使节享用;没有育肥或质量较差的牲畜,供信使、宫廷仆从、侍卫及士兵食用;已经死亡的牲畜为最低等级,被送到库房进行再加工,做成肉干,肉筋和肉皮则制成手工艺品,还有一些被喂给圈养的狮子或狗。另外,一些圈养起来供王室娱乐的野生动物,如熊、狮子、野驴、瞪羚等,偶尔会作为野味食用。其他贡入物资,例如大麦、面粉、油、乳制品及香料等,也都分为不同等级,根据官员级别及实际用途进行分配。
通过贡物中心档案,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统治阶层的奢侈生活。乌尔第三王朝有一种饮酒宴会,参加者都会得到贵重礼物。国王舒勒吉及其后妃收到的一份礼品清单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与饮食相关的物品包括各种红金、足金、银制的酒杯、酒器及其他容器,以及数量不等的精炼酥油。这些贵重金属制成的餐具及饮具在礼品清单中大量存在,反映出统治阶层对高品质饮食的追求。一些送入王宫的食材清单也能反映出统治阶层对饮食的考究,例如有的清单记载了烤制牛、猪、家禽及鸟类所需的芦苇捆数,疑似水果蛋糕的配方中包括“1升黄油,1/3升白奶酪,3升头等椰枣,1/3升葡萄干”。这种蛋糕通常供奉给王宫或神庙,不会出现在普通人的饮食中。
总之,从贡物中心档案来看,王室和神庙垄断了最优质的饮食资源,然后是各级政府官员、宫廷及神庙的服务人员、士兵等,按照职务高低而享受不同等级的饮食待遇。
根据工种和性别配给食物
与王室贡物中心档案不同的是,乌尔第三王朝行省旮尔沙那的出土文献详细记载了工人日常的食物配给。旮尔沙那的最高长官在任职期间兴修了很多工程,此地出土的很多泥板档案对工人的衣食配给有所记录,其配给种类和数量与工人的工种、来源、承担的具体工作及性别有关。工人的工资为每天3—8升大麦,普通男工为6升,普通女工为3升,运输工的工资高于其他工种,本地工人的工资高于外族工人。
除了支付大麦作为报酬外,监工还给工人发放面包、啤酒和汤以及其他可带回家中的物品。奴隶可以领到的食物有(大麦)面粉、芝麻油、猪油、糠麸、羊肉、盐和香料,他们喝的汤里加入了研磨面粉、干芝麻糠、羊肉、盐和香料。建筑工人领到的份额多于奴隶,并增加了绵羊肉、干鱼、鸭子、鸽子及一种生长在沼泽地的田鼠,建筑工人在施工间歇还会领到面包和啤酒。一些工头有时还会领到椰枣、湿芝麻糠等。工人的食物配给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月份和施工的不同阶段会有细微调整,但一般都会有面包、汤和啤酒。在节日庆典及工程竣工时,举行盛大的宴会,所有工人都会分得一些食物。
旮尔沙那的文献中还有关于厨房的记载,厨房一般与酿酒坊和磨坊同时出现,它们可能设置在一起,或构成一个食品加工单元。在厨房中,有头衔为“厨师”的统领,他应该是厨师长或监工,负责接收和清点送入厨房的芦苇(柴火)、面粉、肉类、油类、调料类物资,并统辖着几名工人,掌管厨房的整体运作。
旮尔沙那地区是苏美尔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地区的文献很特别,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解新苏美尔时期普通民众尤其是雇佣工人的生活及饮食状况提供了参考。旮尔沙那的文献记载并非特例,乌尔第三王朝的其他行省,例如温马和吉尔苏等地区,出土的文献也有建造厨房的记录,暗示了厨师与厨房、厨房与酿酒坊及磨坊的关联。
后世文献佐证苏美尔饮食
古巴必伦时期,苏美尔语已不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而只作为书面语保留在部分校园文书及文学作品中。其中一些辞书及其他文学作品的苏美尔语抄本,为研究苏美尔人的饮食提供了补充。
古苏美尔和新苏美尔时期的文献主要反映了社会上层的饮食情况,与此不同的是,古巴必伦早期(即伊辛—拉尔萨时期,约前1900—前1800)的苏美尔谚语抄本中,提到了穷人艰辛的生活。例如,一些文献写道:“(还是)让穷人去死吧,(还是)让他们别活了!他们有面包的时候没有盐,有盐的时候没有面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模拟宇宙简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