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红楼宝鑒[红楼梦] > 第40章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芙蓉子道:“这还要从书中钗黛的判词说起,书中二人的判词是合在一起写的: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脂批在“可叹停机德”后写“此句薛”

在“堪怜咏絮才”后写“此句林”。

又在第二行“玉带林中挂”后写“此句林”。

所以判词的排列顺序就有些奇怪。

第一行薛林,第二行反成了林薛。意思就是可以颠倒的。

书中表面看起来劝导宝玉的是薛宝钗,其实真正劝谏宝玉,用心给予宝玉正面引导的是黛玉。

但是黛玉是挖了心的比干,被驱逐的屈原,作为孤女在贾府,她没有话语权,所以很多时候她是有心无力。

所谓南橘北枳,古人谓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屈原在《橘颂》中赞美橘树: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东汉的文学家王逸在注解《橘颂》时,认为橘受天命,生于江南,如果过了淮河,结的果实就是酸酸苦苦的枳。

所以黛玉常感心中酸苦。

所以我们先说判词中“堪怜咏絮才”这句到底在说谁?

“咏絮才”典出《世说新语》《咏雪》,讲的是谢道韫咏雪的故事。

谢道韫是东晋女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可以看到谢道韫是武将之女,嫁的也是将军,不过是文官谢安的侄女。其实谢道韫的出身更类似薛宝钗。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可以看到谢道韫吟雪的诗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而在书中第七十回,黛玉的柳絮词,写柳絮是“凭尔去,忍淹留”。说柳絮落入流水,被淹没,随流水而去,这也预示着黛玉投水而亡的结局。

衆人对黛玉柳絮词的评价:“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

而宝钗的柳絮词写的是:“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宝钗说柳絮何曾随水而逝,未必堕入尘土,正好是在否定黛玉,我何必要死,我要飞,和黛玉正相反。

宝钗的柳絮词最后两句彻底扬起:“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以看到宝钗的最后两句词句,和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意同,反而黛玉与之相反。

衆人对宝钗柳絮词的评价是: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

宝钗柳絮词夺得了魁首,黛玉毕竟屈居第二。

而且谢道韫的柳絮词是咏雪,正合“丰年好大雪”的薛宝钗。

脂批在书中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前,有一段总批:

“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什麽叫幻笔,钗黛的判词就是幻笔。钗黛两句交叉着位置写,说明判词可互换。

本来按次序,黛玉是女一,判词肯定是第一句黛钗,第二句也是黛钗,也就是说应该是:

“可叹停机德(黛玉),堪怜咏絮才(宝钗)

玉带林中挂(黛玉),金簪雪里埋(宝钗)

但是作者黛钗两句的排序却偏偏注释是颠倒的,变成钗黛,黛钗。

其实按照作者钗黛合一总批里写的意思:“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作者写的钗黛合一绝不是普遍意义是认为的二人可做一人看,因为作品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二者都是对立的,这点从她二人做的柳絮词也可见一二。

脂批所谓的“人却一身”特指钗黛判词,谢道韫可以是宝钗,也可以是黛玉。

因为作者在写判词时采用了幻笔,谢道韫的出嫁前可做黛玉看,出嫁后做宝钗看。所以他说的“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应该是符合谢道韫出嫁后的情形。

关于谢道韫有个林下之风的典故,这个典故显然符合林黛玉。

在当时,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女子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相差无几。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

“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

谢道韫出生在“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

“林下”指魏晋交接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楼宝鑒[红楼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