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1/4)
你吃过蛇吗?
上世纪,两广一带还不像现在这么富饶,村民们靠山吃山,少不了和山里的野物打交道,因此诞生了一种专门捕蛇的职业,从事这一行的人,被称为“捕蛇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专业的捕蛇人。
他叫常宝四,出生于1973年,家住GL市雁山区的拉盖村,这里是苗疆十万大山的门户,也是各种长虫的乐园。
常宝四在家中排行第四,自小家里就很贫穷,后来早早辍学,时常跟着村里猎户进山打猎,一来二去,竟成了各中的一把好手。
他不仅擅长狩猎,尤其擅长捕蛇,据说是因为得到过一位“捕蛇人”的传承。
捕猎这一行,大部分靠的是自学成才,但捕蛇人的行业却有着自己的讲究。
常宝四拜师学艺的时候,是正儿八经地给师父磕过头,递过孝敬茶的。
喝完孝敬茶,师父给常宝四立了三个规矩,告诉他捕蛇人有三不抓:
第一个禁令,是不能抓正在抱卵产子的母蛇,尤其忌讳打蛇窝。
其次是捕蛇人不能品尝蛇肉,哪怕只是喝了一口蛇汤,也会自绝于门墙。
最后一个禁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抓墓穴下的老蛇。
当年的常宝四年纪还小,不能理解师父为什么要立下这些规矩,师父便告诉他,“蛇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们和山里的野其他物不太一样。”
这种脊椎类的爬行动物,通常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密闭空间里,生性狡诈、歹毒,同时兼具复仇的本性,当你伤害它们的亲人之后,它们便会一辈子记住仇人的体味,哪怕过去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只要毒蛇不死,早晚有找你复仇的那一天。
不打蛇窝,是害怕遭到报复。
“其次是吃过蛇肉的人,身上会有一种特殊的腥膻味,人闻不出这种味道,但是蛇的同类却可以,如果你带着这种腥膻味进山,蛇就会提前知道天敌要来了。”
常宝四又问道,“这也太扯了吧,那为什么不能抓墓穴里的蛇?”
师父笑而不答,回过头,神情中却夹杂着几分诡异,“有些规矩,你可不信,但却不能不遵守,举头三尺有神明,入了这行,你就必须这么干。”
师父说得隐晦,但言下之意却很明显:
干这行的,冥冥中自然会有一双眼睛,观察着从业者的一言一行,谁要是不小心犯忌讳,将来必定会自食“因果”。
常宝四感觉师父越说越玄乎,还是不信,老爷子见状,便慢悠悠地讲述起了自己年轻的一段经历。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七年。
两广吃蛇的风俗由来已久,那个年代的捕蛇人虽说辛苦,但却十分吃香。
可惜好景不长,虽说山里的长虫遍地都是,却架不住这种没有节制的捕杀,随着资源越来越少,这个行业也渐渐变得萧条,不少捕蛇人都选择了改行。
唯有常宝四的师父还坚持着,而且日子一直都有滋有润。
为何?只因老爷子有一手家传的独门手艺,进山绝不走空,他将捕到的蛇卖给县里的餐馆和茶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有时候客户催得紧了,老爷子时常会深夜进山,但是甭管多晚,只要第二天日头起来,老爷子总会拎着捕蛇的口袋,慢吞吞地走出深山,将客户要的东西及时交到手中。
一来二去,老爷子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被誉为“蛇王”。
某天,老爷子拎着从山上现捕到的蛇,去县里一家大酒楼交货,领完赏钱,老爷子美美地打上一壶烧酒,正要回家小酌,酒楼掌柜却追出来,偷偷叫住了他。
掌柜的将老爷子拉近后厨,说自己手头上有笔大买卖,问他要不要做?
将老掌柜的煞有介事的样子,老爷子感觉奇怪,就反问他是什么买卖。
掌柜的悄悄说,“有位军阀老爷,准备在家办一场‘百蛇宴’招待贵宾,前两天找到我,希望我来操办这场蛇宴,可这么多蛇,让我上哪儿去收啊?想来想去,能依靠的也就就只有老哥你了……”
听到这话,老爷子扭头就走。
行有行规,捕蛇人这一行最忌讳滥捕滥杀,如今行业这么萧条,正是由于前人们不懂节制所致,身为真正的捕蛇人,老爷子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掌柜的却不慌不忙,一把拽着老爷子手臂,从袖子里排出十几枚银洋,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笑眯眯地说,“只要你肯干,把军阀老爷伺候好了,我有好日子,还能让你过得不痛快?”
望着台面上的银洋,老爷子动心了。
那年头兵荒马乱,穷人要图个温饱绝非易事,这十几枚银元,足够他在县郊区买一栋像样的房子,安置一家老小。
掌柜的告诉他,距离百蛇宴还有半个月,只要能在半个月内抓够一百条蛇,这笔佣金就算到手了,买蛇的钱可以另算!
迫于金钱诱惑,老爷子当即返回家中,在自家地窖下面挖出一个“蛇池”。
虽说他本事不俗,可要在半个月内凑足一百条蛇也不容易,而且这么多蛇带回家,根本没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捕蛇禁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