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2/4)
法安置,老爷子只能封住地窖装蛇,并警告家里人不能随便下去。
打那天起,他开始早出晚归,不分昼夜地潜入深山忙活,将抓到的蛇带回家中的地窖,塞进“蛇池”中养着,只等限期一到便交货。
眼看限期越来越近,老爷子忙得是不亦乐乎,为了尽快把数凑足,他不顾祖上的禁令,居然想到去捅蛇窝。
这一去就坏事了。
那天早上,老爷子在山里寻蛇,偶然拔开一堆草丛,居然找到了一条“蛇道”。
所谓蛇道,就是毒蛇们进洞和出洞时常走的那条路线,老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蛇类通常也有一条固定的觅食路线,只要跟着路线走,就能找到蛇穴老巢。
老爷子当即沿着蛇道走进身上,果然在一个山岗下,找到了一块鼓起的隆包。
他按捺住激动,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趴在土包前细细观察一番,顿时喜从心来。
这蛇窝的规模可不小!
高兴归高兴,老爷子没有蛮干。
这么长大的蛇窝,收获必然不小,如果贸然动手去抓,只会打草惊蛇。
他心生一计,将口袋里的雄黄粉全部取出,洒成一个圈子,先将蛇窝圈住,再挪开了蛇窝上的石头。
洞里的蛇群立刻炸了窝,至少蹿出十几条花鳞细蟒,大的有婴儿手臂粗细,小的也有成年人拇指粗,受到惊吓的蛇群满地乱窜。
但由于老爷子事先在蛇窝附近洒了雄黄粉,蛇群们只是互相拥挤着,却不敢冲出蛇穴。
老爷子不慌不忙,给手上涂满特质的粉末,这些粉末是蛇类的克星,只要沾上一点,再厉害的毒蛇也会瘫软不动,束手就擒。
就这样,老爷子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他将捕获到的蛇都装进口袋,美滋滋地小跑回家。
把蛇丢进地窖后,老爷子特意躲在蛇池边数了数,发现数量正对,便匆匆离开了家,跑去县里的酒楼交差。
他是如此的兴奋,以至于居然忘记了,应该先用石板将蛇池盖起来。
正是这一时疏忽,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老爷子前脚刚走,正在午睡的儿子就醒了。
他儿子见家中无人,正要走出堂屋玩耍,可在途径地窖楼梯时,却听到下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响,便好奇地下了地窖。
到了地窖一看,他儿子才发现蛇池没有被盖好,不少蛇蠕动着身子正要爬上来。
如果换了别家小孩,看见这一幕怕是早就吓得屁滚尿流,可他儿子却没当回事。
成天见老爹捣鼓这玩意,也没见蛇反抗过,小孩还以为蛇根本不会咬人。
他拿起了簸箕,打算把这些再赶回去,冷不丁那蛇群却好似疯了一样,蹿到小孩的手臂和腿上,拼命扑咬。
小孩被咬后立刻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结果那些蛇跟疯了似的,越扑越多……
等老爷子领着掌柜回家的时候,一看自己小儿子的模样,顿时吓得瘫软在地上,抱着儿子嚎啕大哭。
孩子被蛇群咬伤已久,没等送医就断了气。
打那起,老爷子就断根了,就算抓再多蛇、赚再多钱,也换不回儿子的命。
连他婆娘也不肯再跟他过了,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再也没回来看过他一眼。
……
这场意外,成为了老爷子一辈子的痛。
他告诉常宝四,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贪心,破了祖师爷留下的忌讳,才导致的妻离子散。
他不希望同样的悲剧在徒弟身上重演,所以时常敲打常宝四,勒令他务必要熟记祖师爷的行业忌讳,绝不能重蹈他的覆辙。
常宝四当时还小,听完,很懵懂地点点头。
拜师后,常宝四便住进了师父家。
老爷子并没有马上带常宝四入行,而是将常宝四带进老宅后面的竹林,砍了几根竹子,教他如何制作抓蛇的工具。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正经传承的捕蛇人,都懂得怎么制作捕蛇工具。
老爷子说,捕蛇是门手艺,要求的是技巧。
怎么捕蛇、怎么探洞走穴、怎么分辨一条母蛇有没有怀孕,如何保证一条蛇被捕之后不会立即死亡……一切都是学问。
常宝四花了小半年功夫,终于熟掌握各种捕蛇的工具,接下来,老爷子开始教他怎么分辨各种蛇类,顺便给常宝四练胆。
他领着常宝四,走进自己当年亲手挖出的蛇池。
虽然儿子在这里出了事,但老爷子却把蛇池保留了下来,目地就是用它来锻炼常宝四的胆子。
蛇池中一股腥气弥漫,常宝四跟在师父后面,探头一看,只见不足十平米的炕洞下,蠕动着大量的花花绿绿的小蛇,有毒的、没毒的全都拥挤在一起,种类繁杂,看得他眼睛都花了。
来到蛇池边上,师父嘴里每说出一种蛇类的名字,常宝四都要走进蛇池,将被师父点到名字的蛇亲手抓出来,然后带回野地放生。
好在常宝四对这行特别有天赋,年仅十三岁的他,在师父的耳提面令下,很快就便熟练地掌握了抓蛇的技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捕蛇禁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