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9章(1/2)
根据新的理论,运动速度越接近光速,质量就会越大,当运动速度等于光速的时候,质量会等于无限大。
速度越接近光速,时间就会越慢,空间尺度就会越小,当达到光速的时候,时间会停滞,空间会坍缩成一个点,时空在这个时候失去了意义。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以光速航行的话,那么在他的感知中,到任何地方所需要的时间,都是零。
景原被这个大逆不道的理论惊得目瞪口呆,但是书中并没有给出数学证明,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公式而已。
实验倒是给出了,这是一个简单的金属盒,里面有一个强电磁场,能够将单一的离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如果相对论提出的理论正确的话,它的速度在接近光速的时候,质量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然后撞到金属盒上。
金属盒并不允许离子通过,因此离子的撞击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通过检测反应,就可以知道离子有没有撞在金属盒上。
这个实验所需的法阵很简单,任何一个大学生都能刻出来,能源的话,一颗晶石足够了。
很多人做了这个实验,使用的离子各不相同,但是结论都是一样的,离子无一例外,在相对论公式给出的预测时间上撞上了金属盒,相差时间不到十万分之一。
精准的实验和严谨的数学推论证明了相对论的正确,从此以后没有人再质疑相对论。
景原暗自下了决心,等下课了,就去图书馆借阅相对论的证明。
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却又要艰难许多。
最早发现量子理论的是一个萨克森教授,马克斯·梅尔克。
梅尔克教授当初其实并不打算当一个物理学家,而是打算当一个历史学家。他在选择物理专业前,物理导师都在劝他不要加入这个“没有前途”的专业,因为“所有该被发现的理论都被发现了,后人能做的只是打打补丁”。
结果梅尔克的补丁直接击溃了电磁学的基础。
根据米勒教授的理论,光与电磁都是一种波,是在空间中振荡前进的电磁场,而波是需要介质的。
水波在水中传播,地震波在大地中传播,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有线电报的电信号波在电线中传播,可以在虚空之中传播的电磁波,自然也需要介质。
但是介质找不到,从来没有人发现过电磁波的介质,电磁波到底是什么东西振荡而产生的,所有人都是两眼一抹黑。
因此人们只能假设一种名为“以太”的介质,以太均匀分布在空间中,它不随任何物质的运动而运动,万有引力无法影响它,而电磁就是它的波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以太不会随着物质的运动而运动,那当物质在以太中运动的时候,应当会有扑面而来的“以太风”吹来才对,通过检测以太风,就能够证明以太的存在。
二十多年前,在大洋对面的合众国,有两个年轻的物理学家根据这个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是一个光源与两个衍射仪,如果以太存在的话,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就会令光速产生偏差,逆着以太风方向的光会比较慢,而顺着以太风方向的光会比较快,由于光速的差异,它们在衍射仪上投射出的衍射条纹会存在差别。
实验装置首先垂直于地球运动的方向,此时两个通过两个衍射仪的光速是一样的,会出现两个一样的衍射条纹。根据理论预测,当实验装置从垂直于地球运动方向移动到与地球运动方向相切的时候,衍射条纹就会因为光速的改变而移动,两位科学家甚至已经计算出了理论上的移动值。
两位科学家重复了很多次实验,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都没有,衍射条纹纹丝不动。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承认实验结果的话,就不得不承认以太是不存在的。
但是如果以太不存在,那光波是什么?
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纷纷绞尽脑汁来解释这个与理论不相符的结论,最后联省共和国的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茨得到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
长度不是绝对的,当物质相对于以太运动的时候,长度会缩短,时间会变慢,而这个比例恰好能够补齐由于相对以太运动产生的偏差。
这个补丁暂时补上了以太带来的问题,但是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将以太这个实体“剃掉”的话,说成物质在时空中运动,似乎也并无不妥。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是物理学永远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似乎所有人都把这个名言给忘记了。
物理学界以自欺欺人将这个概念掩了过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后,问题又来了。
在三十多年前,有一位萨克森的天才将米勒方程运用在热力学中,将热力学与电磁学部分地统一了,但是由于之后许多离经叛道的理论,他被认为是一个疯子,最后在五年前,也就是1906年自杀身亡。
后来的实验证明了他的正确,许多人为他的死扼腕叹息。
十年前大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贝克街的小道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