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集《》(往生篇)(6/8)
宝莲花,漂浮在这个八功德水的上面。每一朵莲花有多大呢?“正等十二由旬。”这个莲花有两种功能:第一个,受生;第二个,修行。就是说,如果你的品位修得很高,你到了莲花很快就开了,莲花只是把你从娑婆世界带到极乐世界,如此而已。如果你的修行品位不高,可能要在莲花待一段时间,在那个地方先修行。
当然,合理地推论,因为莲花也是属于极乐世界,它也是一种果地教,所以你受用的跟极乐世界不会差太多,因为极乐世界功德都是互含互摄的。可能就差在哪里呢?就是你在莲花里面待着,你要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要离开极乐世界,可能会有问题。就是你莲花还没有开之前,你要离开极乐世界,要亲近十方诸佛,恐怕有困难。除此之外受用都差不了太多。这个是莲花的一种情况,就是修行跟受生的处所。
这个摩尼水,就是从八功德水释放的摩尼水, “流注华间”,它是动态的,它从花跟花之间,“寻树上下”。它是顺着莲花,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在流动的过程当中就“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或者赞叹大乘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这是说法。
我们看前面的宝树,是光明在说法;这个地方是水,在莲花里面是靠水的流动来说法。
我们看总结。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
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当然,所有的水都是从如意珠王流出来的,所以这个如意珠王一方面流出这个十四支的水流来运载莲花,一方面它也放出金色的微妙光明。这个光明干什么用呢?“化为百宝色鸟”,白鹤、孔雀、鹦鹉,各式各样的鸟。这种鸟,“和鸣哀雅”,哀就是清澈,雅就是高雅,放出清澈高雅的音声来赞叹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
我们读《阿弥陀经》可以知道,有很多的鸟在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够很明确地知道,这个鸟到底是安住在哪里。从这个地方可以读出来,这些鸟就在八功德水的附近活动。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到,极乐世界(当然大地是基础了),如果我们品位低的人,可能刚开始去就在莲花、八功德水附近安住;等到你花开见佛以后,你离开八功德水,那就到宝树、楼阁,去那个地方生活。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这个庄严想,把依报环境简单介绍到这儿。
善导大师说,我们初心的时候叫假想观。就是说,只是假想,因为你假借文字在观想。所以假想观重点在住心,让你的心安住在这个法义上。当然,你住在这个相状,这个相状不是一般的相,那叫作“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它有灭罪往生的功能。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安住,你不能得自在。他说,你等到修行成功的时候,临终的时候,那就不是住心,那叫随心,随心自在的随。他说,你如果从假想观而成就真实观的时候,那这个极乐世界你就随心自在了。就像我们以前讲到,不是有一个叫刘程之吗?慧远大师的一个弟子,他就是修这个池水庄严。他修到最后的时候,在佛堂里面就看到八功德水现前,还去尝那个八功德水的味道,他得自在了。
所以,假想观叫作住心,真实观叫随心。就是我们刚开始在观的时候不得自在,但是没关系,你把心住在上面就好,就是照着文字安住,你的重点是安住。等到你成就以后,你自己会从安住而得自在,自己会得自在。这么一个概念。
【学员提问】尊敬的法师,阿弥陀佛!请问法师,我们是不是就一直只要顾我们现前的一念,永远的现前的这个一念,而不要管过去的业力?那为什么说拜忏可以消除业障?
【师父答疑】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佛法的修学,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如果你完全不理观,你说,欸,人生活得现实一点,那就是业障深重。那你这样子修行,人生就看不到希望。一个人完全重理观,就太乐观了——业障不可得,这样也不好。所以我们要理事圆融。
就是说,入理观的时候,“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但是我们也不否定如梦如幻的业障,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我们该拜忏还得拜忏,叫作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这是双轨,这两个我觉得没有冲突。他告诉你“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那个清净不是阿罗汉的清净,阿罗汉的清净跟有为法是排斥的。大乘的清净就像虚空,譬如虚空不障碍万物。你看虚空,你可以盖房子,你也可以泼干净的水、泼脏的水。所以大乘的清净心是可以容受缘起法的,而小乘的清净,那是真的跟缘起法对立的,你要缘起就不清净,清净就不能缘起。大乘佛法讲清净,它也可以容许如梦如幻的罪业,该拜忏还得拜忏。我觉得这两个没有冲突,观一切法空,不碍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
但是,这样子的话,你干嘛要观一切法是清净呢?你还是要拜忏?不一样。你有修这个理观,那你在拜忏的时候,那个力道,那叫作大白牛车!就是,同样的业障,你修理观,那叫翻转如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禅观与净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