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蒙褂(1/2)
第四卦为蒙卦,山水蒙,艮上坎下。以下是对蒙卦的详细解读:
1. 卦辞:
- 原文: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 解释:
- “蒙,亨”:蒙卦代表着蒙昧、启蒙的状态,虽然处于蒙昧时期,但有亨通之象。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如同人在蒙昧状态中,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只要能够正确地启蒙和引导,就能够走向亨通。
-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我去求蒙昧的人来接受教育,而是蒙昧的人主动来求我。这体现了教育的主动性应该在受教育者一方,只有当他们有了求知的欲望和需求,教育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里可能暗示了教育者应该保持一种谦逊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强行去灌输知识。
-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第一次占筮询问,我会告诉他结果,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诚意地乱问,则不予回答。这强调了求问者的诚意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教育应该是有针对性和严肃性的,不能随意对待。
- “利贞”:利于坚守正道。在启蒙的过程中,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样才能使蒙昧的人真正得到启发,走向正确的道路。
2. 《彖传》解读:
- 原文: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 解释:
-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卦的上卦为艮,代表山;下卦为坎,代表水、险。山下有险,意味着外有山的阻挡,内有险难,这种情况使人处于蒙昧的状态。因为遇到危险而停止前进,这就是蒙昧的表现。
-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卦之所以亨通,是因为它能够以亨通的方式做到合时与中道。在启蒙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时机和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过于迟缓,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和启发。
-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不是教育者去求蒙昧的人,而是蒙昧的人主动来求教育者,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意相互呼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顺利进行。
- “初筮告,以刚中也”:初次占筮就告诉结果,是因为蒙卦中的九二爻处于刚中位置,具有刚毅中正的品质,能够正确地引导蒙昧的人。这里的九二爻被视为教育者的代表,他们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胜任教育的工作。
-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如果求问者再三没有诚意地乱问,就是亵渎了神灵(这里的神灵可以理解为知识或教育的神圣性),对于这样的人就不应该再回答。这是在强调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被随意亵渎。
- “蒙以养正,圣功也”:在蒙昧的时候培养正道,是造就圣人的功业。启蒙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使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3. 《象传》解读:
- 原文: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 解释:蒙卦的卦象是山下流出泉水,这是一种成长和发展的象征。君子由此领悟到,要以果断的行动来培育自已的品德。在启蒙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践和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已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4. 爻辞详解:
- 初六:
- 原文: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 解释:“发蒙”指启发蒙昧。在启蒙的初期,可以利用刑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他们摆脱本能欲望的控制和违法犯罪的状态,这里的“桎梏”可以理解为束缚人的枷锁。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刑罚,而不注重道德教育和引导,那么往未来推展下去,将会陷入困境。这一爻强调了在启蒙过程中,既要注重法律的约束,也要注重道德的培养。
- 九二:
- 原文: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 解释:“包蒙”指包容蒙昧。九二爻以阳爻居下卦中位,具有刚健中正的品质,能够包容和接纳蒙昧的人,所以是吉祥的。“纳妇,吉”,这里的“妇”可以理解为蒙昧的人,也有观点认为是指与六五爻相应,阴阳相济,所以吉祥。“子克家”,意味着如果能够做到包容蒙昧,就能够治理好自已的家庭或事业,因为九二爻在互卦震中,震为长子,有担当家庭或事业责任的能力。
- 六三:
- 原文: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 解释: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她见到有钱的男子,就会失去自已的操守,娶她没有任何好处。这一爻是在告诫人们,在选择伴侣或合作伙伴时,要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不能只看重物质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风水小故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