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0章 祖孙二人惜英才(1/2)
朱瞻基内心明显已被于谦的建议所打动。
那些话语,在触动朱棣的同时,同样也触动了这位太孙的心绪。
朱棣虽然内心澎湃,但他很快收敛情绪,只是冷哼一声,表露出不悦。
于谦却继续坚持道:
“臣敢断言,一旦互市成行,其效可敌百万雄师!”
他重重地磕头,那是他提出的策略!
朱棣听闻此言,望向了自己的孙子。
祖孙二人的演技,瞬间激烈起来。
朱瞻基迈步向前,怒视于谦。
“你这样对皇上说话,难道不惧怕掉脑袋吗?”
他质问道。
“我所言非虚,即便立刻处死我,我仍坚持:互市之策,足以匹敌百万之师。”
于谦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还请皇上三思,愿能采纳臣之建言!”
于谦的手紧紧握起,但朱棣依旧沉默不语,只有重重的叹息。
于谦不得不咬紧牙关,以耐性等待。
在那个紧张的时刻,朱瞻基挺身而出,恳求道:
“皇上,于谦仅为一书生,言辞虽激烈,但初心无恶。”
“我保证,若再有类似之事,所有罪责由我承担。”
朱瞻基语气坚定,目光诚挚。
于谦却一脸沮丧,沉默地坐在那里。
大殿内的气氛凝重至极。
朱瞻基忍不住瞪了于谦一眼,不悦地说道:
“于谦,你清醒点!若非我为你辩护,你早已身首异处。”
“还不赶快感谢皇上的恩典?”
于谦无奈,只能低头称谢。
“退下吧。”
朱棣轻轻一挥手,示意于谦离开。
于谦离去后,朱瞻基独自留在爷爷身边,撒娇般地说道:
“爷爷,这真是太累了。”
朱棣却严肃地看了他一眼,告诫道:
“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若你日后登基,劳苦更是无穷。”
朱瞻基不经意间提到了他的四叔,如今太子地位稳固,皇位归属基本明朗:
“爷爷,您别吓我,现在我四叔是太子,皇位的事,恐怕还轮不到我。”
朱瞻基急忙摇手否认,朱棣则含笑望着孙子,戏谑道:
“你这小子,伶牙俐齿的,怕是跟你那四叔学了不少吧。”
朱棣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他一直偏爱朱瞻基,不仅因为这孩子长得英俊神似四子朱高华,更因那份亲情深植心中。
即便朱高华归来,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依旧不减。
他暗想,即便不能让朱瞻基继承皇位,也要为他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他深信,自己的四子绝不会对亲侄儿下手。
此时,朱棣心中不由浮现出大哥朱标的身影,那位稳重的太子若非英年早逝,历史或许早已改写,自己根本就无缘皇位。
他又想到,若非建文帝急切削藩,自己或许还在顺天府享受狩猎之乐,过着平静的生活,不必走上反叛之路。
朱棣本欲安享宁静,却因旁人觊觎,生命遭受威胁,无奈之下,唯有发起靖难之役。
如今他岁月已高,手上的杀戮逐渐减少,但对于家族的忧虑却日益加深。
现在,能够看到自己的爱子被立为太子,满朝文武满意,他心中也甚是欣慰。
目光落在最疼爱的大孙子朱瞻基身上,朱棣深情地说道:
“朕将于谦托付给你们,他将是国家的栋梁,无论如何,都不可伤他分毫。”
手握平戎策,朱棣缓缓起身,感慨万分:
“上天对朱家不薄,赐予我们这样的人才,这是几世也修不来的福分。”
他对于谦赞赏有加:
“于谦不错,能言善辩,敢于直言,追求真理。”
“他提出‘人心为长城’的治国理念,这其中有王道,有霸道,需要你们细细领悟。”
朱棣语气淡然地开口,同时将手中的奏折郑重地交给了朱瞻基。
“你需仔细参悟,于谦此作颇佳。若你能洞察其深意,他日我大明若真在边陲开辟互市,亦非难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望着朱瞻基。
“爷爷,我明白了!”
朱瞻基重重点头,接过那平戎策,面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这折中所载,显然非同小可,能让祖父如此动容,足见于谦所撰之策,实为佳作。
朱棣缓缓离去,而朱瞻基内心泛起波澜,对这位四叔的评价不禁又高了几分。
“四叔真是英明,竟得此等人才辅佐,实在令人敬佩!”
朱瞻基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今后定不能再小瞧这位四叔,此次随四叔征战归来,他对四叔的敬仰已非往昔可比。
朱瞻基紧握着那份折子,快步走出了寝宫。
此时,于谦在偏殿中静坐,双眼半眯,似在沉思。
朱瞻基的脚步声渐渐靠近,他才缓缓睁开双眼,露出深邃的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