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会昌中兴(1/5)
“贵族遭此劫难,圣上亦扼腕痛惜。-衫′巴?看_书/网^ ^醉′歆`蟑*洁¢耕-辛~快?”
李德裕耐着性子,对近乎失控的孔望回道:
“然圣上日理万机,孔尚书若执意为私事再三求见,未免——”
“你不信我?”
孔望回厉声打断道:
“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李相还要视而不见?”
李德裕面色沉下几分,扬声唤门口候着的管家进来煎茶待客。
孔望回却从宽大的袍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文书,也不过问李德裕,便将文书摊开在案上:
“此乃孔某亲赴山东各地,费尽周折才搜集来的铁证。”
他急切地翻动着纸张,停在其中一页:
“密州胶西盐场三十七名盐工联名作证,曾亲眼目睹五艘广船潜入港口,船上载有数百名精壮汉子,其中为首之人,经画像比对,确系黄巢无疑!”
又快速翻过数页:
“这是密州至兖州、曹州沿途商贩的证言。所谓倭寇,并非为夺我孔家底蕴而来;实是先绕过曲阜,去往曹州冤句,之后才折返曲阜行凶。”
又翻过几页:
“这是曹州府衙出具的火灾勘验文书,认定黄家大火是从内院燃起,火势走向与寻常走水全然不同;
“分明是有人精心布局,制造黄家满门俱焚的假象!
“这些是宋州边境马市府采买凭由。就在大火前三日,有曹州人士采买了六十匹快马、二十辆车厢——
“说明黄家早就做好了金蝉脱壳的准备!只待屠戮我孔氏满门后,便假死南逃!”
孔望回一份接一份地抽出文书,将每处细节解释给李德裕听。
李德裕始终靠在椅背上,待孔望回说完,才缓缓开口:
“所以孔尚书认为,黄巢擅离职守,北上山东先助族人脱身,再顺路加害贵族?”
“不仅如此。”
孔望回整个身子向前倾压,几乎要越过桌案。
他凑到李德裕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气音,咬牙切齿道:
“贼子黄巢……恐有谋逆之志!”
“愿闻其详。”
“五艘未入官册的广船,大批军械甲胄,数百武士效忠随其北上,更兼仇视世家大族,敢对圣人后裔举起屠刀……凡此种种,皆可证明黄巢心怀叵测,实乃乱臣贼子。”
李德裕神色淡然,微微颔首道:
“孔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孔望回面露喜色:
“既如此——”
“既如此,老夫倒有一事不明。”
李德裕忽然倾身向前,与孔望回拉近距离:
“黄巢为何要加害你孔氏满门?”
书房内霎时陷入沉寂。
唯有侍立一旁的李府老管家眼观鼻、鼻观心,如泥塑木雕般,盯着茶壶嘴。
水雾升腾,发出轻微动静。
孔望回喉头滚动,欲言又止。
——个中缘由,他岂会不知?
先是其弟孔望归持三方密函南下,欲革除黄巢功名;
后是族中长辈为报血仇,在真相未明之际,便遣颜峰带兵欲灭黄氏满门。
黄巢所为,显然是以牙还牙的报复。
纵使在山东地界,这些皆是心知肚明的旧事;
孔望回却万万不能向李德裕和盘托出。
只因如今孔府势微,所恃者唯有圣人后裔的清誉,以及天下士林对孔府罹难的怜悯。
若颜峰奉令屠门之事泄露,无论孔府是亡于真倭寇还是假倭寇之手,都将声名扫地。
然而比孔府清誉更不可告人的,是那封加盖吏部天官、礼部侍郎、鸿胪寺少卿三方官印的密函。
此事从头至尾都瞒着李德裕,由王起与孔望回暗中牵线,在中枢各部之间私相授受而成。
李德裕性情刚强,执掌权柄时向来以文臣魁首自居,岂能容忍麾下官员背着他互通款曲?
倘若此刻,孔望回吐露真相。
只怕明日朝会,李德裕便要当廷面圣,将吏部、礼部、鸿胪寺中,那些阳奉阴违的“李党叛徒”,尽数逐出庙堂。
孔望回终究未被仇恨冲昏头脑。
得罪李德裕一人,尚可周旋;
若触怒满朝同僚,则仕途必将断绝。!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
他略一沉吟,沉声道:
“乱臣贼子,何须追问动机?当务之急是请李相速速劝谏圣上,及早下旨诛杀此獠,以绝后患!”
李德裕叹了声气,旋即拉开桌案抽屉,取出一封信函递给孔望回。
“看看吧……与贵府遭难的急报,几乎同时送达长安。”
孔望回刚瞥见信封,便浑身一震——
‘这是父亲的字迹?’
他慌忙拆阅,读完后面色骤变,惊疑不定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拍案而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