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夺广计议(1/3)
自去年六月,郑思仁说出“我要荥阳郑氏满门抄斩,九族尽灭”来,时间已过去大半年。¢如,雯¨徃+ ′追*醉\鑫·彰`结?
有“爱宠”仇慕阳作保在先,黄举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考虑,同意与郑思仁建立合作。
作为黄举天代表的仇慕阳,事前便与郑思仁共同拟定了一套,针对荥阳郑氏的连环计。
首先,郑思仁返回雷州后,须佯装对刘召危之死毫不知情,继续蛰伏于刺史之位。
待十一月的台风季过后,黄举天再派遣新造战船北上渤海国,秘密接应郑思仁生母所属部族南迁岭南。
之后,郑思仁便可在岭南东道揭竿而起,攻陷广州城,诛杀李珏等地方大员。
与此同时,黄举天一面调集西道兵马“平叛”,另一方面将精心罗织的谋反罪证——证明郑思仁自赴任之日起便暗中串联、图谋不轨——快马递送长安中枢。
此计成败系于两大关键。
一是郑思仁能否如期攻占广州,并有效镇压东道各州驻军。
唯有在岭南东道掀起声势浩大、波及广泛的叛乱,甚至将战火蔓延至江南道,方能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朝堂上,引起李炎与李德裕的高度警觉。
失地愈广,祸乱愈烈,郑思仁便愈显十恶不赦。
二是将这场叛乱,与荥阳郑氏紧密勾连在一起。
作为天下首屈一指的望族,荥阳郑氏本家与各房支系子弟数以万计。
若郑氏本家意图撇清干系,声称岭南之乱纯系郑思仁个人所为,与荥阳无关,简直不要太容易。
郑思仁原本打算,伪造荥阳本家要员——如郑承——的亲笔密函,假托家族委以其割据岭南、南北呼应之重任。
上述粗浅的栽赃手段,经黄举天深思后,被断然否决。
首先,郑氏本家若真有意谋反,联络方式必然极为隐秘,绝不会仅凭一纸手书就轻易授人以柄。
且伪造的密函,笔迹模仿得再像,也难逃朝廷刑部、大理寺的查验。
甚至无需查验——
郑氏在朝中势力深厚,只需稍加运作,便能反咬一口,称此乃他人构陷。
其次,郑思仁虽为郑氏子弟,身居一州刺史,但由于曜华公主李琼夺的影响,始终不是本家核心人物。
致使外人很难相信,荥阳郑氏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远在岭南、根基尚浅的旁支。
很可能会被解读为,郑思仁刻意攀咬本家,以求自保。
最要紧的是,伪造证据一旦被识破,不仅无法牵连郑氏,还会令朝廷认为黄举天居心叵测,意图挑拨朝堂与世家的关系。
非但嫁祸不成、郑氏显得无辜,反倒让黄举天沦为“版本弃子”,提前被世家高门警觉。
黄举天认为,与其让郑思仁伪造证据,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让他一口咬定岭南之乱纯属个人所为,与荥阳郑氏毫无干系。
表面上看,这是在替郑氏撇清关系。
实则李唐皇室对世家大族本就心存戒备。
尤其李炎主政之后,除了抑宦灭佛平藩,暗中还有意削弱世族势力。
若郑思仁坚称叛乱乃个人所为,以李炎的性格定会起疑——
世家大族惯用“弃卒保车”之策,历代皆有先例。·3!0-1^b+o′o+k`..c!o-m*
一个非核心的边缘子弟,何来胆量与资源割据一方?
郑思仁越是极力否认家族参与,越会让李炎觉得此背后必有隐情。
待到黄举天平定岭南,生擒郑思仁,再以严刑审讯,逼他在绝望之际“吐露真相”。
郑思仁则在酷刑之下改口,声称自己起初不敢牵连家族,实则是受荥阳本家族老密令行事,可信度便会大增。
不需要世人与文武百官皆信,只要李炎信,并对荥阳郑氏心生警惕就行。
到那时,完成抑宦、灭佛、平藩三大任务的李炎,如果还没死,大概率是会对五姓七望中的荥阳郑氏率先发难。
但一人造反,株连九族,郑思仁就别指望了。
五姓七望盘踞朝堂数百年,彼此联姻、互为奥援,牵一发而动全身。
贸然以谋反之罪株连九族,只会引得其余世家震恐,甚至联手自保,使朝局动荡。
世家与皇权的博弈,向来是步步为营的拉锯战。
历朝历代,除非谋反证据确凿,且涉及皇权根本,否则极少有世家被彻底拔起。
如汉末袁氏、唐初长孙氏这般显赫的门阀,其覆灭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何况荥阳郑氏?
即便李炎有意以郑思仁叛乱为名打压世族,也只会采取逐步削权、分化瓦解的手段,而非直接屠戮满门。
待到尘埃落定,郑氏或许会折损几名族老,丢几个重要官职。
但根基仍在。
彼时,郑思仁听完黄举天这番剖析,颓然跌坐于地,喃喃自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拍案而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