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夺广计议(2/3)
“我连性命都赌上了……不惜背负谋逆大罪,仍无法拉着那些人同归于尽?”
黄举天摇头道:
“若舍命便能成事,世间早该是朗朗乾坤。”
直面郑思仁探询求助的目光,黄举天沉声道:
“与其指望借朝廷之手,将荥阳郑氏明正典刑,不如由你亲自了结这段恩怨。”
“亲自了结?”
“莫要困守岭南这一隅之地作乱。”
黄举天嘴角微扬,向郑思仁伸出手来:
“来日北伐,随我直取荥阳,岂不快哉”
郑思仁沉默良久,亦是展颜一笑,握住黄举天的手站起身来,郑重拱手道:
“既如此,我这条贱命,今后便任凭驱策了。”
一旁的杨收左看看黄举天,右瞧瞧郑思仁,思忖半晌才猛然惊觉:
自己这是莫名其妙登上反贼的船了。
而且还是两艘。
“向官府告发”的念头甫一浮现,便被他按捺下去。
望着郑思仁那张洗尽铅华、不施粉黛的面容,在众人灼灼目光的注视下,他最终只是沉声问道:
“何时动手?”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半年之后。+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正月初一这日,杨收再度踏足合浦县,为的是向黄举天当面禀报雷州方面的准备情况。
“——已调集五百渤海国武士,另加五百雷州官军。”杨收拱手禀道。
“兵力不足。”黄举天眉头紧蹙。
“另有千名新募散卒,然战力堪忧,故未计入内。”杨收解释道。
黄举天沉思良久,缓缓道:
“若行奇袭之计,这一千人倒也足以攻取广州城……”
广州作为岭南东道治所,南方沿海重镇,终究不及后世繁华。
其驻军原本多用于防范蛮族作乱,城内守备向来空虚。
然自谭杭劫银案后,广州城的防卫必已有所加强。
更何况现任刺史李珏乃前朝宰相,城府极深,岂会放任前任留下的安全隐患不除?
“若番禺城难攻,何不转取罗州?”杨收提议道。
“不可!”
黄举天断然否决:
“罗州虽与雷州接壤,易攻难守,然其地贫瘠,战略价值远不及广州。即便攻下,也难以达到‘广州陷落’那般的震慑之效。”
况且罗州与廉州亦是近邻。
若战事一起,黄举天身为廉州刺史,理当即刻出兵平叛。
如此一来,这出“造反”的大戏还如何唱下去?
是以广州非打不可。
如何以奇兵制胜,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紧迫的难题。
黄举天与杨收相对而坐,茶已换过三巡,却仍未商议出可行之策。
窗外日影西斜,站在门边看守的成亮探进半个身子,压低声音道:
“阿兄,我忽然想起两个人,或许能派上用场。”
“哦?”
黄举天放下茶盏:
“说来听听。”
“一个是李楷。”
黄举天略一思索,便想起此人。
据校事组整理的情报,李珏膝下六子,个个身居要职:
长子李阶任京兆府参军、度支判官兼殿中侍御史;
次子李弱翁为盐铁判官兼监察御史;
三子李谱官至校书郎,更娶了当朝宰相崔铉之女……
唯独李楷来到岭南,陪伴在父亲左右,还曾去过岛上,对擅离职守的黄举天兴师问罪。
成亮提起此人,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若要破广州,不妨从李珏这根软肋着手。
黄举天满意地微微颔首,未等成亮提醒,便道出了第二个名字:
“春秀。”
去年北上山东之前,黄举天便已命春秀暗中潜入广州。
春秀不负所托,不仅顺利混入节度使府,更传回琼州内鬼的情报,助他们锁定了振州长史梁程谦。
“传令下去,让春秀做好准备。”
黄举天起身踱至窗前:
“潜伏近一年,也该让她回来与文崽团聚了。”
成亮领命而去。
穿过回廊时,他心中不禁暗想:
‘也不知春姨在敌营这些时日,可还安好……’
-
正月十五的广州城,满街都是燃灯观灯的人群。
歌女们穿着鲜艳的罗裙在街心跳舞,商贩们吆喝着叫卖胡饼和甜酒,孩童们举着零食在人群中穿梭嬉闹。
唯独节度使府西侧偏院,寂静得仿佛与世隔绝。
春秀蹲在井台边,花白的头发在脑后随意挽了个髻,几缕散落的发丝被汗水黏在额头上。
她双手握持捣衣杵,僵硬地捶打衣物,无论怎样小心,都无法避免冷水溅在粗糙的手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拍案而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