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84(1/1)
只是后来有所缓解,臣等以为今秋降雨好于夏初,认为事态还没到真有旱情的地步。”
司天监主要负责观察天文、推算历法等工作,天气自然也在管辖之内。
不管怎么说,这事还是先认下的好,未来的天气走向谁能说得准?万一真发生旱灾,那不得丢官罢职吗?
满朝的文臣听罢他们的话,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纷纷商讨如何预防秋旱。
这是江御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这封奏折顺利的递到了皇帝手里,引起了重视。
若真被送往了司天监,等他们查完史料,在与司农寺核对完各地情况,然后上折子,怕就有些太晚了。万一没有引起重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旱情,可就苦了百姓。
各部在当朝都提了些初步意见,赵炅点了相关官员去崇政殿议事。
散了朝的武官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高声谈论着徐河之战的精彩。
而前段时间带头阻止送粮的张洎,独自一人走在一旁,不知在想些什么。
——正好和他们擦身而过。
“哟,这不是咱们谏议大夫张洎,张大人吗?”
张洎本是南唐旧臣,南唐灭亡后归宋,今上即位,因其文雅,选他入中书舍人院起草诏书,后来入朝为官,虽然并没能位极人臣,却也因简在帝心,算得上顺风顺水。
但在世人眼中,这就是个好攻人短、善于迎合圣意、钻营取巧,品行堪忧之人。
正独自思考的张洎,回头一看是这群莽夫,并不答话,快步走开了。
然而身后的阵阵哄笑却分外刺耳。
“哈哈哈哈,你看见张洎那老匹夫的脸色没,我是真高兴啊!”
“哼,让他看不起咱们武将,也不想想,没有咱们保家卫国,他能过这安生日子吗?”
“哈哈哈,李继隆这厮真给咱武将长脸!”
“哎哎哎,还请各位口下留情。”人群中的寇准见张洎脸色实在难看,上前劝解武将。
这群五大三粗的武将们,碰见寇准倒是难得的和颜悦色。
“这次可多亏了寇老弟,不然送粮一事还有的吵吵呢!”
众武将们拥着寇准有说有笑的走了。
张洎看见这一幕,眼睛微微眯起。
崇政殿内。
“陛下,户部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养着这么多军队呢,是真拿不出太多银钱--顶多能从牙缝里挤一点出来赈灾,兴修水利...那就真没有了!”
赵炅捏了捏眉心,知道户部侍郎所言非虚,这些年年年征战,粮草、马匹、军饷、抚恤金,哪儿哪儿都需要花钱,那就是个没底的窟窿,填不满!
工部很是不满:“你这话说的,提前兴修水利能够有效缓解灾情,哪怕没有旱灾,也能作日常灌溉用,有了粮哪里还用赈灾?”
在座的也都清楚,这户部没钱是真的,不想给这钱也是真的。
提前修水利,立马就得花出去大把银子——可旱灾还远不到需要赈灾的时候,万一改明儿一下雨,这秋旱只是虚晃一枪,银子不白花了吗?
户部尚书并不答话,一副死猪不开开水烫的样子,反正就是没钱,能把我怎么地?
司农寺卿也指着户部拨钱呢。
“现下既然已经开始缺水,今秋的粮种也需换一换,河北河南两地历来都种植小麦为主,但小麦的种植时间在九月末至十月。
按照那封折子所述,这个时间极有可能是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小麦播种后根本不能发芽。还是提前换为更加耐旱的荞麦,以弥补不能种植小麦而带来的缺粮损失。
并且荞麦的生长周期更短,现在及时播种,最快两月就能收获,届时若是秋旱并不严重,还能在补种麦子。
只是毕竟现下旱情并不严重,百姓大都种着集市上更好卖的甜瓜,改种荞麦不一定愿意,所以这种子钱...还得仰望户部拨款。放心,我们司农寺有些存余,需要购买的量并不太大。”
“真没钱!”户部尚书十分干脆的拒绝,十分嘲弄的怼到:“这还得修水利呢,那可是个大开销。”
...钱、钱、钱,谁都要钱!他在思考明日称病不朝的可能。
赵炅沉吟片刻,给出解决方案。
“这样,先将最有成效,也最迫在眉睫的是解决——立刻改种荞麦,所需银钱先从户部支出,剩余事明日再议。”
“臣等遵旨。”
司农寺飞速运转,先将现有的荞麦种子发下去,统一交由农户种植,剩余的种子由户部从各地采买,避免引起各地粮种价格波动过大。
一道道政令有条不紊的往下传递着。
第二日一早,满汴京城都是铺天盖地的官府文书,全是有关改种荞麦的事宜。
百姓自然十分不愿,毕竟田里的甜瓜陆陆续续在成熟,市场上正卖的起价嘞。
忽然让全部改种荞麦,拿什么挣钱啊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