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85(1/1)
?
距离汴京仅有四十里的咸平县,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文书,早早地在最显眼的地方张榜,未免百姓不识字,一旁还配有小吏一遍遍来回诵读。
“...降雨稀少,恐有秋旱之嫌,现朝廷发种,所有田地,七成改种荞麦,不得有误!”
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过来。
“这,地里的瓜果怎么办?”
“没看见吗?让种荞麦,自然是铲了呗。”杀鱼的妇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啧啧啧,今年的甜瓜要涨价咯。”
“秋旱?今年夏天不就旱了两月吗?怎么秋天也旱了??”
更多人对旱灾很是怀疑。
“对呀,这秋老虎虽热了些,可以不至于秋旱吧?”
此时的咸平县县衙内,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上了年纪的人。
“哟这不李家族长吗?失敬失敬!”
“王家耆老?您这么大岁数怎么也来了?”
大家寒暄着,都不知道县太爷今日召大家来,所为何事。
终于,最后一位也到齐了。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来的都是些族长耆老,上了年纪,耳朵不怎么好使,县令扯着嗓子喊了好几遍,才安静下来。
“今日请各位前来,是为了商讨改种一事,圣上下令,所有田土七成改种荞麦,”他朝着下方拱了拱手:“这是事儿,可得拜托各位。”
“今年多有高温,又甚少有雨水,确有旱灾的可能,大家回去可一定盯紧了,七日之后,官府自有人前去查看,若是种不够数,可别怪老爷我不留情面!”
和改种荞麦的诏书一同下达的,还有一封若有旱灾发生,而荞麦不够数者,严罚当地知府的旨意。
哪怕没将秋旱放在眼里,那也得掂量掂量这旨意的分量。
第44章 叛国?!!
沈知白这段时间, 仔细的回想了历史上关于这场旱灾的记录,她曾写过一篇有关北宋天灾的论文,《宋史?太宗纪》中只有过短短一句。
‘冬十月辛未, 以岁旱、彗星谪见,民多饥死。’
倒是《宋史?五行志》中记载了灾害发生的地点、持续时间, 除了京师开封外, 河南府、莱州、登州、深州、冀州等地都发生了严重旱灾,入秋后从甚少降雨直到滴雨未落,持续到冬日。
这也是她在看到旱灾时第一时间的联想, 所以当时有意诱导江御, 让他对这场旱灾的发生深信不疑,进而配合她上了那道折子。
“问你话呢?!走什么神?”
秘书省监丞皱着眉,责问沈知白。一旁告状的少监丞满脸的幸灾乐祸,早告诉他们不要多管闲事, 好嘛,不仅不听劝告, 还私自上了折子。
这下捅出漏子了吧?估计是将司天监和司农寺全给得罪了。
现在全城都在议论秋旱的可能, 以及改种一事——听说昨天那几位可是议到下午, 深夜各部都还在加班儿呢。
江御主动接过话:“禀监丞,当日您不在, 我们找过少监。将折子和所涉书籍一并送了过去,只是少监不以为意, 未经查实就将折子打了回来。
事关重大, 在下不敢不报,这才胁迫了沈知白帮忙, 将折子混进了上报的奏折中。”
“下官们也是为了百姓着想,一时情急...还望监丞开恩。”沈知白告罪道, 她知道这场秋旱是注定会发生的,到时候
监丞沉着面容看不出喜怒,反而问少监丞:“若我今日不查这封奏折的出处,是不是现在还被瞒在鼓里?”
“我不在的这几日,你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竖日里你们事不关己不肯多管,怎么连这等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都不放在心上吗?”
一句接一句,问得少监丞百口莫辩,一时不知怎么刁难起自己了。
“哪怕这折子不往上递,是不是也该通知司天监严查?今年天气有异,你是不知道吗?你还记得为官的初心吗?”
这些话犹如一记记重锤,百口莫辩的少监丞真恨不得原地消失才好。
他张了张嘴,到头来也只得说一句:“下官知错。”
江御一早就打听过这秘书省中各位长官的习性,知道少监丞平日事务颇多,不爱多管闲事。
但监丞是整日泡在圣贤书中,将百姓家国放在首位,这才敢大胆的越级上报。
他话锋一转:“还有你们两,下次遇事不可在冲动行事,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也得讲究方法,这次各罚你们三人一月俸禄,可有异议?”
“下官们心服口服。”
“行了,下去吧!”监丞挥了挥手,将人都赶了出去。
看着他们离去,监丞却发自内心的笑了,少年之气啊!想着陛下头疼之事,监丞心中一动,不如推他们一把。
河南河北两地,因那道改种的政令忙的热火朝天,纷纷在拿到荞麦种子的七日内将其播了下去。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