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其他八个孩子也不省心(1/3)
“是啊!你们两个都是文化人,你们家林江长大了一定错不了。搜索本文首发: 如文小说网 ruwen.org”邻居小王安慰道:“好在,你们九个儿女中其他八个,个个听话、懂事。”聊完了二儿子林江,邻居小王又把话题引到了其他孩子身上。
“哎呦呦,天底下是人都有个性,都有脾气。是孩子都有叛逆心。我们的烦心事儿不仅在孩子的淘气、不听话,个别孩子难管上。还时常为九个孩子的学习的事发愁啊!你想想,万一九个孩子都学习吧,就靠眼前这点地,将来咋活呀?”说着,铁丽英又跟邻居聊起了其他八个孩子身上发生的糟心事:
我跟孩子他爹不凡,都上过几年学,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人这一辈子没有知识、智慧是很难幸福。然而,我们的九个儿女上高中、初中、小学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由于学校教室不够用,只好按不同年级,上下午分着上课,所以,不管上午还是下午,总是有半天不上课的。整个学习过程缺乏系统性,还很少留作业,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一点没有,同龄人穿的衣服的颜色样式都一样,人与人之间没有攀比、没有焦虑,欲望也很少,当然,也没有什么追求。这让曾经上过学,又对知识非常渴望的我和丈夫,感到十分着急。
我们从没见过上学这么自在、轻松的,天天就是个玩。没想到,学校对学习不重视,对割草却非常重视,要求一人一筐,交到学校,据说晒干了卖钱,给我们买电影票用,还别说,学校还真带我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
看完《草原英雄小姐妹》,我们家的五个女儿就开始模仿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龙梅和玉荣。大女儿林逸枝第一个登场,扮演《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姐姐龙梅,二女儿扮演电影中的妹妹玉荣,三个妹妹一排坐着当观众。等两个姐姐表演忙完了,三个妹妹在轮番登场,家里笑声飞扬、好不热闹。
看完京剧《红灯记》,喜欢唱歌的四女儿林逸茂,也不知道从哪捡来了带把的个大瓶子,里边按上个蜡烛当红灯,又把脑勺后边扎了个像李铁梅一样的大辫子,站在炕上高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四妹林逸茂刚唱完,大姐林逸枝登场扮演李奶奶唱《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大姐刚唱完,三弟林湖装着李玉和的样子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浑身是胆雄赳赳》。我们和孩子们坐在炕头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始“批孔”。孩子他爹林不凡上学的时候学过《论语》、《中庸》和《大学》等经典着作,他觉得孔子的一些观点,例如,《论语》中强调的“仁爱”、“孝悌”、“诚信”等价值观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有着积极影响;《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于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责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不理解为什么在“批林”的同时还要“批孔”,但怕祸从口出,问不好可能带来政治上的麻烦或惩罚,只好保持沉默或按照当时的政治要求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东北的冬天非常冷,放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整个大地都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
你是知道的,咱们这个地方一出村就有一个大桥,是个大风口,冷天走在桥上寒风凛冽,如刀,从桥西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上学的孩子们冻的缩头缩脑,袖着双手,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顶着风往桥的另一头跑。冻成这样,到了学校也学不着啥东西,让知道知识重要性的人看了着急。
我跟丈夫不凡就想,冬天草没地方割了,孩子也不愿到室外边玩了,就那么几个电影、京剧也看的差不多了,也该安心的在家里学一会了吧?
没想到,学校有安排捡粪。什么人粪、马粪、羊粪的,什么粪都行,是臭的就行。
我们的家本来就在农村,生产队和家里房前屋后的地都得施肥,九个孩子的春夏天就在大粪的味道中长大的。他们知道,上过粪的辣椒、萝卜、茄子、大白菜等长的势头、颜色和味道就是不一样,大一点的孩子也跟着爹娘到地里给蔬菜上过粪。他们都知道粪的重要性。所以啊,不到万不得已,怎么也得把这泡屎啊、屎的憋着,回自己家再方便,那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那时候,马车挺多,孩子们就结伴挎着土篮子,拿着小煤铲,去大马路上捡马粪,上农村田野里的道上捡牛粪,捡多少那就全凭运气了。好不容易过来个大马车,走近一瞧,个个马屁股后头都戴个粪兜子,你想捡点热乎的,根本没门儿。
当时,也没什么卫生意识,更没有市容要求,车把式给马屁股戴个粪兜子,估计也是为了攒点马粪。所以啊,要想交上一篮子粪,比交上一筐草难多了。
好在,兄弟姐妹中有一个淘气的林江,街上、道上捡不着粪,他就领着两个弟弟,上生产队的牛圈、羊圈讨动点或田间地头的粪堆上讨动点儿,姐姐妹妹也跟着沾光。
捡粪的任务完成了,该学习了吧?
孩子他爹林不凡跟孩子们说:“闺女,儿子该学会习了吧?人这辈子没有知识可不行啊。”他说他的,孩子们假装听不着,继续玩,他干着急,也没办法。
春天安排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