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其他八个孩子也不省心(2/3)
上农村去帮着农民插秧半个月,秋天又让学生到学校的农场或生产队去收割,大半个月又过去了,加上寒暑假,一年下来本来一天到晚就学不着什么东西。加上小说、经典名着等课外读物少,更别提什么兴趣班了,放了学,书包一扔就跑出去玩去了。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割草、捡粪有点难,但是学习不难,不考试、不排名,上学不用送,放学不用接,整天无忧无虑的,好轻松、好自由啊!
孩子们高兴,可孩他爹林不凡着急啊!他从小就学过唐代韩愈的《进学解》,明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可那个时候,知识分子被说成臭老九了,社会上也弥漫着读书庸论的思潮,他虽然心里忧虑,也无能为力。更令他气愤的是,村里放映一个电影《决裂》,影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大学招生,一个年轻人是公社铁匠铺里的学徒,从小死了娘,只上过一年中学。龙校长拿过铁匠的手来,看那满手的老茧,说:“有人说上大学要有资格。什么是资格?啊?这手上的硬茧,就是资格!贫下中农同志们,你们说,他够不够资格呀?”鼓掌如山呼海啸,即时录取。
看了这个片段,孩他爹林不凡气的抬屁股就走了。回家的路上还想,手上老茧多就能上大学,我从小到大手上的老茧就没少过,咋没有人让我上大学呀?要比手上的老茧多,我大儿子林海手上的老茧比谁都多,比谁都硬,你们倒让他上大学呀?想到这,他摇摇头,一脸的不服和忧愁。
小王,你是知道的,是孩子都有叛逆期,我们九个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叛逆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大儿子林海开始质疑父亲的权威。一次,林海因为不愿去上学,与父亲林不凡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为什么我要上学?我讨厌那些无聊的课本!”林海愤怒地喊道。
孩子他爹林不凡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从未见过儿子林海如此无礼。“海儿,你要明白,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出路。”他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稀罕那些!我觉得下地干活比上学轻松!”林海毫不退让,摔门而出。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不凡知道这是青春期的叛逆。他没太在意,想等儿子冷静下来再说。
第二天,林海说:“爹,我咋天摔门不对。我是因为学不进去,心情不好……”
“没什么,爹理解你!”
“爸,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林海低头轻声细语,“但我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没关系,”我丈夫不凡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多理解、包容。”
爱让父子俩很快和解。
孩子多,必然吃的也多,加上人本身有怕自己吃少了挨饿、有互相争吃欲望,这一争每个人吃的就更多了。
金黄色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的大锅贴一上桌,十三口人一个人拿一个没了。所以,娘一般得做二锅以上,就这个时间差有的孩子就等不及了。饭量最大的大哥,常常是吃着一个手里还拿着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四弟也不甘示弱,一顿饭能吃三个大锅贴,让大哥看了很生气:“林河,你也不下地干活,怎么这么能吃啊?”
我那个四儿子林河听到这话,顿时委屈哇哇大哭起来:“我不吃就饿得发慌呀!你咋吃一个手里还拿一个呢。”他一边哭、一边抽噎着,觉得大哥的话太伤自尊。
看到这一幕,当娘的我能不心疼吗?我连忙走过来安慰林河:“别哭了,锅里还有呢。”我轻轻拍了拍四儿子林河的背,柔声说道:“你正长身体呢,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转身跟大儿子林海说:“你当大哥的得让着弟弟。”说完,我又转身去准备下一锅锅贴了。
等十二口人都吃完,我自然成了打扫残羹剩饭的角色,但我没有怨言,我觉得,这个家庭是我的全部,我的幸福就是看到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偿我用心烹制的每一道菜肴。
这天,我一个人正在吃剩饭、剩菜。这时,孩子的奶奶拄着拐杖,缓缓走到我的身边,我没发现,还吃的香着呢。我从进了林家门,从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两位老人都非常喜欢我这个儿媳妇。
“丽英啊,又在吃剩饭剩菜呢。这么一大家子人,真难为你了!”孩子奶奶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和疼爱。
我微微一笑,温柔地回应道:“娘,不难的。孝敬您和爹,让不凡和孩子们吃好,是我最高兴的事。”
婆婆抚摸着儿媳妇我的头,感慨地说:“还是俺家不凡有福气,娶了你这么个好儿媳妇。”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我的赞赏和认可。
我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说:“娘,你别那么说。其实是我有福气,有你这个待我比自己姑娘还亲的婆婆。”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那个时候,肉食类全都是凭票供应,每个人一个月才一斤肉票。每次上供销社买回猪肉,我都会精心挑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用心烹饪出一道美味的红烧肉。
红烧肉端上桌,九个孩子就围了上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盘香气扑鼻的菜肴。他们的小手早已迫不及待地在桌上胡乱抓着,争先恐后地想要夹起一块肉来。
我走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